和老人一起住的,看看你是否遇到过他们的这些习惯:
他们会把洗澡洗衣服的水攒起来,留着冲马桶;他们会攒很多的纸盒子塑料袋以及其他的瓶瓶罐罐;他们还会把剩菜剩饭全都扫进碗里(当然,有时是我的碗,有时是他们自己的)全部吃掉。
如果你不从,会被唠叨死有没有。
哎,先来聊聊我面前这盆洗澡水。
冲马桶,按一下1秒钟。但是,我最近得从那澡盆里用瓢来舀水...先来一瓢,然后一看,哎,没冲干净;再来一瓢,呃...凑合吧,要不再来一瓢吧...;啧啧,半分钟过去了哎。每天大号带小号跑个五六次,一天少了3分钟,一年1000分钟,要是这么搞60年,6万分钟没了。掰指头一算,我的天,1000个小时。1000小时啥概念,你“刻意练习”一项技能基本能成个熟练工了;你10小时读一本书,100本书也读完了。
打个岔,为啥上海的互联网公司干不过北京?就是因为上海的互联网公司员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长比北京差3个小时,然后乘以几十万从业人员基数,再累积以天数,经年累月下来就量变产生质变。于是大众点评们这些上海互联网公司你咋跟北京的美团们去拼呢,你只能是被合并对象,而不是反过来。
或许你要跟我说环保主义,okok,我就是死硬科学派。《三体》作者刘慈欣曾经表述过这样的观点(原文传送门)
对于未来的世界,如果中国和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都赶上了欧美,那么需要4个半地球的资源才能支撑那样的新世界,而“环保”只是杯水车薪。如果发生了冰川期这样的巨变,那人类在地球上做的任何努力都是微不足道的。
同时,太阳系储存的资源,从水到金属到核聚变燃料,应有尽有,可以养育10万个地球的人类。
环保是1个地球上的杯水车薪,科技是那太空中的10万个地球。
如同我举的上海和北京互联网的差距那样,如果每个人都把这个时间放在科学和技术领域,这个累积所产生的质变,威力又将如何巨大呢。
你可能会觉得我矫情,但你愿意一生多花1000个小时在冲马桶上,我真不拦你,我去多读两遍《费恩曼物理学讲义》好了。
然后,再说说屋子里摆的那些盒子箱子袋子。一眼望去,占据了三个平方的面积哎。三个平方啥概念?我所在的北京的小区并不算贵的,但三个平方十几万RMB总是要的。咱能在这三个平方上摆个书柜么?
哦,差点忘了那些剩菜剩饭。你是否知道中国三个亿的慢性病,像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就是平时这些落后的饮食习惯造成的么。比如剩菜汤里,油啊、盐啊、糖啊,不都聚集在里面么,每天这么吃,到了中老年阶段,慢性病不找上来倒是奇怪了。
什么?慢性病不可怕?
是了,无知才最可怕。《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版》中的数据是:
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6.6%
(嗯,我在健康领域创业中,这个数字没得跑)
这就不只是金钱或者资源的问题了....那是真真切切你的命。
这些“节俭”,对应的都是老一代人所经历的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在那样的时代里,节俭意味着“生存”,无可厚非。
而当物质处于(相对来说)极大丰富的时代里,时间、空间、健康等等的价值已远远大于我们所能“节俭”下来的那点价值。
有时候,我们的脑子真的挺小,在一个瞬间,我们只能有一个念头,然后做一个行动。依然采用的这种“节俭”,会严重阻碍我们去“开源”,而这个时代:
开源显然比节流重要的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