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榜下捉婿

榜下捉婿

作者: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 | 来源:发表于2021-01-18 00:16 被阅读0次

如果问: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朝代,大多数人大概会答以:唐。如果再问:最具文化气息的朝代呢?不少人可能会沉吟片刻:是宋代吗?

是的,是宋代。

凭什么?以《全宋词》为例,女作者的身份便是“上自皇室、贵族、士大夫之家的妇女,下至宫人、尼、道姑、侍儿、蟀妾、樵女、娟妓等等,为数可观,达一百多位,包括像李清照,朱淑真,唐婉,苏小妹等等,其分属于不同的阶层和群体。“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这样悲愤凄绝的词句谁写的?是宫廷才女王清惠落笔的。很明显,宋代的文化气象之灿烂是其他朝代远远望尘莫及的,大明朝总共二百七十六年,不算短命,可居然连一个才女也没出过。你说差别多大?而社会地位相对低于男子的女人尚如此重视文化教育,那男人那里就更不用说了。

如此一来,“榜下捉婿”的可笑事儿就出现了。

所谓“榜下捉婿”,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力求捷足先登。那情景简直就是抢夺,类似现在市场上的抢购,坊间称其“捉婿”。“捉”者,捉拿也,仿佛捉拿逃犯一般。那怎么在第一时间获得急需信息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静候在平素张贴官文榜示的地界等待了呗。

宋人笔记对“榜下捉婿”多有涉及。富人大户为攀新科进士为婿,每每不惜重金,堪称人文史上奇观了。朱彧《萍州可谈》卷一载:“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铒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捉婿”者并非只家有小女初长成的普通百姓,亦不乏当朝高官。宋真宗时河北人范令孙登甲科,宰相王旦就把他招为女婿。有位新科进士叫高清,品学平平,宰相寇准却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他,寇女死后,另一位宰相李沆又将女儿为他续弦,时人称这些幸运儿为“天子门生宰相婿”。

人都不傻,为什么要对这些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高学历者如此高看和吹捧呢?这得从宋代文官地位说起。宋太祖时就有“不杀文臣”的条训与崇文抑武的国策,以后的宋代历任统治者都一以贯之,导致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意义上来说,宋朝都堪称文人士大夫如鱼得水的时代。他们多出身于庶族寒素之家,全凭个人奋斗才突破逆境,跻身于统治集团成员之列。

宋代的文官官俸高,接受的赏赐也重。不仅如此,还可以荫及家人,差科全免,成为社会上享有特权的“官户”阶层。连宋真宗赵恒都在诗中表达了这层意思:“富家不用卖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朝科举(高考)革除了唐朝科举的许多弊端,将取士和任用之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打破了科举中恩出私门,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的陋习,使更多才俊之士脱离了大官僚的控制,而直接为皇帝服务。此一举措十分有利于选拔人才、巩固政权、安定社会,使得宋朝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才,仅仁宗一朝就有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氏兄弟、沈括等数十位杰出人物彪炳史册。特别是北宋年间,大量人才的不断涌现,不能说是偶然,它与宋朝统治者对知识分子广为罗致、委以重任有着密切联系。其间,大量出身贫寒,毫无背景的人才,都是通过科举而入仕,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例如太宗时的王禹偁就是一位政治上、文学上才能出众的官员,他出身于以磨麦制面为生的贫苦人家。仁宗时号称贤相的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四人皆出身贫苦,尤其杜衍,是一个遗腹子,史书记载,“其母改适河阳钱氏”,“继父不容,贫甚,佣书以自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的名臣范仲淹,及第之前的处境与杜衍十分相似,亦是贫苦人家子弟。

可见,无论是古代还是当前,科举亦或是高考,都是学子人生中的一道龙门,通过刻苦学习,只要跃过去了,那就会立刻鲤鱼化龙,野鸡成凤。这么说吧,于普通百姓,如果儿子在科举的康庄大道上奋勇向前,那自然好事,翻身在望嘛;倘然儿子这把壶提不起,那就指望女婿呗,“一个女性半个儿”,女婿高中,那也是堪可告慰的事情。

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两宋310年,仅正奏名进士43000人之多,大大超过唐朝。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135位宰相,90%均是通过科举之路选拔出来的。欧阳修在《论逐路取人札子》中说:“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一句话,宋代科举取士,最是严格公道,前朝无一可比。

在科场选婿者,不乏“饥不择食”者,将习俗所重视的阴阳吉凶、家世背景等都抛之脑后,甚至是这位新及第进士是否还是单身都来不及考虑。据朱彧《萍州可谈》,曾有一个新及第的年轻举人,体貌亦不凡,为一权势之家看中,其家便派出十多个壮丁将青年簇拥至其家,该青年既不拒绝,也不逃避,而是欣然而往。不多时,一位着高官袍服的人来到青年面前,问道:“我只有一个女儿,长得并不丑陋,愿意嫁与公子为妻,不知可否?”此青年深深鞠了一躬,推辞道:“我出身寒微,如能高攀,固然是件幸事,要不您等我回家和妻子商量一下再说,怎么样?”围观众人见状哄堂大笑,随即散去。

有时年龄也是可以不考虑的。有一个叫韩南老的老书生,考中了进士,很快便有人来向他提亲,他并未拒绝,而是作了一首绝句“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三戒大师《一品江山》)”。哈,七十三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都黄土埋到脖根的老汉了,竟然还有前来登门提亲者。

实际上,“榜下捉婿”的流风余韵当下还在继续,你听说过博士博士后找不到可心人的事儿吗?而中国的光棍儿群明显集中在地处偏远经济落后的农村,那些望洋兴叹,对天奈何的王老五们最共同的“瑕疵”就是——低学历。

相关文章

  • 榜下捉婿

    话说宋朝的时候,有个书生叫韩南,一生皓首穷经,却在京城大比中屡试不中。 索性留在汴梁城中,在京师九门提督家中谋了私...

  • 榜下捉婿

    如果问: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朝代,大多数人大概会答以:唐。如果再问:最具文化气息的朝代呢?不少人可能会沉吟片刻:是宋...

  • “榜下捉婿”的由来

    北宋时期,宋代的商业发展的十分迅速,据说北宋的GDP达到当时世界的60%。正是由于经济水平的发展从侧面推动了宋人的...

  • 才子不愁无妻的榜前捉婿

    宋朝人很有意思,好像存在度不高,却总能从历史的缝隙里钻出来,时不时惊艳你一场,就比如,榜前捉婿。 所谓榜前捉婿,顾...

  • 宋代的“榜下捉婿”文化

    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制度造就了中国古代的仕途文化,更造成了一种有趣的婚姻现象——榜下捉婿...

  • 考研败北有感

    古来曲江几人宴, 榜下捉婿落谁家。 今有吾与有俊君, 时运不济坠榜外。 诸君亦必勤勉读, 三坟五典俱通识。 金花帖...

  • 嘉泽,《梦华录》里高慧看见欧阳旭的坏长啥样?

    嘉泽在《梦华录》里演的是高慧,欧阳旭刚中探花时,榜下捉婿,捉中了欧阳旭,欧阳旭去西京做了宫官观,高家逼其退婚。欧阳...

  • 大宋 七:榜下捉婿状元郎

    宋太祖开国而掀起文风之所以会特别推崇和提倡读书,一是鉴于唐朝末年武将害国,只要是一方节度使有兵有将,就能坑害...

  • 【涨姿势】历史小段子

    1、榜下捉婿 宋真宗时期,一个叫范玲孙的中了榜首,宰相便立马将女儿嫁给了他;宋神宗时期,一个叫蔡卞的中了进士,王安...

  • 路上捉婿

    这个时代剩男剩女那么多,缘分还没到的他们总被父母长辈逼着做出好多泣笑皆非的故事! 芳芳是个一脚跨进32岁的大龄剩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榜下捉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xo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