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直在做公益咨询,接连几例都是转型问题。乍听起来,是转型,随着梳理和挖掘,往往隐含着其他问题。
小A从另一个城市来到西安,应聘到一家民营企业工作,一年下来工作并未有太多起色,自己也觉得对工作兴趣不大,看到身边很多同学在创业,他在想要不要加入其中行列,或者要不要再去读研究生以此给自己“贴些金”,以便再找工作时能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再或者,回到他的家乡,因为那样可以更好的照料父母。来咨询时,问我,他到底该创业还是该进修?
选择权永远是来询者的特权。我帮他做了分析:目前的工作岗位了解又多少?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如果创业的话,对市场环境了解有多少?准备从什么行业入手?具体有没有行动计划?如果考研的话,未来的目标是什么样的呢?每种选择的风险是什么?自己喜欢什么?
梳理下来,小A发现,自己所谓的转型不过是自己无法适应现在的工作,所作出的逃避行为。
另外一个来询者,工作13年有余,在公司已做到中层不错的职位,她认为自己在公司中已经到达顶峰,再向上升已无可能,想跳到另外一家公司做同样的职位,寻求更大的平台和上升空间,另外,又觉得随着自己年纪的增长,职业危机日日逼近,想要转换新的职业方向,但又觉得现在转换为时已晚,拼不过年轻人。
一轮澄清下来,她才道出真相,自己在目前这个公司已经工作6年,虽然其中有两次升迁,但是对于现在的职业状态很困倦,缺乏动力,同时因为公司从下属企业调来一位项目总监,之前就同她有过不愉快的合作经历,现在共事起来摩擦不断,让她自己觉得很焦虑,难以应对。
以上两个转型案例,通过澄清,我们捕捉到了很多人想要跳槽的隐含原因:
一、能力不足、无法适应现有岗位要求,焦虑不安寻找不到突破口, 以致于想另辟蹊径,逃避现状转投他家。
这种状况多出现在职场初期或者是职业刚刚发生转换的一二年。初期表现是领导对自己不满,表现出来的多是“挑刺”,自己以为自己做得不错了,其实并未达到岗位要求,以为领导故意要赶自己离开。其实,领导只是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和指导自己达到该岗位的能力要求罢了。
二、工作多年,失去兴趣,出现职场倦怠。职场倦怠其实一点也不陌生,往往出现在工作10年左右的人群中,尤其同一岗位做了多年的职场人士。工作日日如此,即便是面对不同的项目,也只是不停的攻克一个又一个山头而已,自己早已熟悉套路,缺乏新鲜感和挑战性。职业价值的提升开始变缓,自己又不愿意停留在现状,于是倦怠就出现了。
有这样一位咨询者,在本地一所还不错的大学做体育老师,他大学毕业后父母就通过关系让他留在了这所学校,后来因为职称评定,不得已他又进修了体育教育的研究生,这样他才能“理所当然”的继续留在学校里,日复一日,非常稳定,自己的灵活时间也很多,一做就做了10年,早就做得他没有了兴致,发现困境时,感觉自己年龄已大,体育又是一个对年龄要求较高的行业,而如果转做其他行业,一方面根本不懂,另一方面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此时他已经有一个7岁的儿子,父亲也因几年前丧妻搬来和他同住,妻子在读博,他也需要时间和精力来平衡工作与家庭,此时何去何从更是困惑。
这其实是一例职场倦怠和平衡问题共存的案例。
三、因环境中人际关系失衡,迫不得已想要转换环境。
上述有一例就是人际关系失衡的案例,这样的案例在生活中并不少。常常会觉得无处可逃,又无法面对,只能选择离开,实属无奈。这种转型通常不是自己做的职业规划,而是被迫离开。另种思考,离开这里去向他处会不会遇到同类的问题?如果遇到如何应对?目前的状态是否完全无改善余地?有无破解之道。
其实这个时候很多人想要离开,多是缺少赋能,自己无力改善,身边人又不明状况,领导、家人察觉时往往已经到了最终转换时刻。
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往往不是单一问题。一个问题往往隐含着很多隐含问题,不同的背景信息,澄清后的情况也完全不同。很多职业转换深挖下去,都是能力不足、关系失衡、兴趣缺失的状况。
作为来询者,如果仅仅因为上述因素转换,结果通常也不会很理想。决定之前,多考虑现有职位和转换后的价值,以及转换所要承担的转换成本。这也是很多来询者看清事情背后的原因后,往往会留在原来的岗位,调整和适应的原因。
不管如何,作为咨询师更多地是要尽可能的帮助来询者呈现更多的信息,扩大视野,从多个角度帮助一个人认知生涯发展规划,最终选择权永远在来询者手里。
你的职业生涯“感冒了吗?”,欢迎找我来聊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