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爱了吗?

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爱了吗?

作者: jiandan简单 | 来源:发表于2024-03-21 17:32 被阅读0次

语言的力量,足以深入孩子的内心,贯彻他的一生。所以爱孩子,一定要好好表达。

人格上要独立,情感上要先依赖。

比如家长帮助孩子面对分床睡觉、上学分离焦虑前,先要满足孩子亲近父母的需求,让孩子拥有充分的爱与归属感,才能更好地让他们完成从依恋到独立的转变。

所以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确信自己是被父母认可并深爱着的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也曾说:

“只有当孩子确认自己可以随时回家时,才可以安心地向前发展。”

孩子只有从小感受到充分的爱,才可以安心做自己,去尝试,去探索。

当孩子无法在父母的养育里感受到回应和共鸣,自然感受不到爱意。

很多家庭不缺少爱,缺的是传递爱、表达爱的能力。

如何让孩子感觉自己被深爱?

我很在乎你的感受

家长们都觉得自己很爱孩子,却经常忽视、否定孩子的情绪,认为孩子小,他的感受并不重要:

事实上,孩子最能感受到爱和温暖的时刻,恰恰是父母重视、理解他情绪和感受的时刻。

当自己的感受被重视,被接纳时,孩子就能确认自己的存在,由此产生安全感、价值感。

情绪从来没有好坏之分,每种情绪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可以带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

日常生活中,不管孩子表现出什么情绪,家长首先要能稳住自己的情绪,认真地告诉他:“你的感受很重要。”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我很理解,养的花死了,你很难过,还有点自责,是吗?”

孩子发现自己的情绪被准确表达了出来,获得共鸣,就会产生温暖和被爱的感觉,亲子之间建立起情感链接,孩子会更加信任父母。

即便不能满足孩子,或是孩子做出错误行为时,也可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很重要,我理解。

乱扔东西是不对的哦,下次你生气、想发脾气的时候,可以深呼吸一下,或者跑到自己房间安静一会,捶捶枕头······”

先接纳和理解情绪,再去规范行为,正确引导孩子。

这样的教育,既会让孩子感受到爱,又能学会规矩。

做不到,不代表你不好

很多时候,让孩子感到绝望的不是失败和挫折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

家长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对其寄予厚望,不惜倾其所有把他打造成自己想象中那个“完美的孩子”。

当孩子遭遇大大小小的失利时,家长的反应是失望、嫌弃、否定,把当下的表现和未来的前途、人生等绑在一起,给孩子很大压力。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就会用外在表现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时,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不值得被爱的。

于是,他们内心非常恐惧失败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

孩子没考好、成绩退步、遭遇挫败时,他们内心已经很不好受了,自信心“摇摇欲坠”。

越是这些时刻,越需要家长的接纳和爱,会给孩子内心注入巨大的能量,让他能够鼓起勇气重新振作起来。

告诉孩子:“做不到,不代表你不好。”

就是让他明白:外在表现并不能代表你的价值,原本的你就很好,就值得被爱。

在孩子失败、受挫的时候,家长多给予他关心、理解和帮助,代替指责、辱骂,孩子才会一直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期待,内心越来越强大。

没关系,爸爸妈妈陪你一起解决问题

妈妈每次不小心把水洒了,爸爸都轻言细语地说没关系,先关心妈妈有没有事,然后淡定地解决问题,全程没有发脾气、责怪埋怨。

这一切被孩子看在眼里,也学会了同样的处理方式,整个家庭氛围是温馨、松弛的,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每个人都会得到滋养。

家长对待孩子犯错时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

家长需要认识到:犯错是孩子成长必经的历程,他们正是通过犯错来学习,积累经验。

如果家长每次都小题大做,过分苛责孩子,会导致孩子为了避免犯错而减少探索行为,畏手畏脚。

还会在犯错后为了避免责罚而学会撒谎、甚至做一些危险的事情。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孩子往往是敏感紧张的,不能舒展地做真实的自己,活得小心翼翼,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当孩子犯错了,家长保持情绪稳定,告诉他“没关系”,然后再用正面的语言引导他认识错误,学会解决问题。

这才是处理孩子犯错的重点,而不是单纯的指责,发泄情绪。

家长对孩子犯错多一些包容,控制好情绪,孩子内心安全感充足,会更加勇敢地去探索、试错,发展各项能力。

这份被接纳、被爱的底气,让他将来遇到再大的困难,都敢于向家庭求助。

我很愿意听你说


孩子到底在想什么,这很重要。你只有真正去了解他,理解他,成为他的朋友,你才能真正关心到他的成长。

成为他的朋友,不仅是要陪他玩,哄他开心,更要走入他的内心,听他的心声,站在他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替他着想,完成共情。

遗憾的是,很多家长,都做不到认真、耐心地听孩子说说话。常常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孩子,不把他的话当回事,随意评判、怀疑孩子。

孩子最近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很挫败,抱怨了一句:“唉,上学真累。”

家长听了,马上激动起来,开始向孩子输出大道理。

不懂倾听的家长,很容易误解孩子,破坏他的自尊心、自我价值感。

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不信任、不认可,时间久了,越来越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亲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爱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放下高高在上的成人思维和偏见,俯身进入孩子的世界。

不管发生什么,孩子说了什么,都不要带着偏见,去随意揣测他、怀疑他、指责他,多信任孩子,从积极正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和空间,了解清楚事情的全貌后,再去引导孩子。

被倾听的孩子,会因为这份尊重而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爱,能够确认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相关文章

  • 怎么让孩子感觉到被爱?

    前段时间妈妈跟妹妹闹了矛盾。我妈诉说的点之一就是,说她得不到两个孩子的尊敬。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妹妹根本就没有认识...

  • 学会嘉许,做更好父母

    孩子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觉到被爱; 孩子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觉到被尊重; 孩子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觉到不改变...

  • 正面管教3.有效育儿五大标准:育儿不误入歧途的5大标准

    内容: 第一,是否让孩子感到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在家里感觉到被爱,孩子感觉到能为家里做出贡献,例如:让老大帮忙,...

  • 2018-11-19

    对自己的评价飘忽不定,来自于小时候父母高的期望。 感觉到被爱。 感觉到自己有能力。 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每一个孩子终...

  • 从小事让孩子感觉到被爱

    昨天我们在超市,促销员给了爸爸五块橘子让爸爸品尝,爸爸给了月亮一块,给了自己一块,给了月亮好朋友的妈妈一块,剩下两...

  • 自己感觉到的爱与被爱

    其实我想了一下,从小我的父母都很爱我,妈妈是警察,工作很忙碌,早上早早起床给我做饭,骑车送我上学,晚上去接我,后来...

  • 用陪伴代替催促,用鼓励代替苛责

    用陪伴代替催促,用鼓励代替苛责。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孩子应该感觉到自己是无条件的被爱的,这样的孩子干什么才会有...

  • 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对吗?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那么你爱孩子的方式对吗?孩子感觉到你爱他吗?都说爱是由被爱者决定的。当孩子能够感...

  • 感受爱 读书笔记六

    被爱与感觉被爱不是一回事 被爱以感觉被爱不一样。有人关心自己和感觉到有人关心自己,不是一回事。你可以照顾某些人,关...

  • 培养右脑思维的亲子游戏-疼爱游戏

    想要将孩子引导向好的方向,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爱。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爱着,孩子将会拥有一颗安定的心灵,并从父母的爱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爱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zf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