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建筑都有一个支撑点,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有作者的中心思想,也叫作品的立意论点,作者会围绕着这个立意去抅思、去编故事,塑造人物形像,从而证明这个论点是正确的。就像一个几何题,要从理论公式及傍证来证明这个三角形等于那个三角形。
作者为了支撑自己的论点,会釆用长篇巨著来证明、来说服这个论点的正确,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让读者接受了他的论点,这就是作者的目的。
梁晓声的“人世间”曾轰动全国,多少人为里面的情节流过泪。
“觉醒年代”里的陈乔年才二十一岁,却为了共产主义的信念、为了让身后的人不再受压迫而微笑赴死。
那些最纯粹的、最纯洁、最高尚的灵魂,常常让有良知的中国人感动落泪。
所以说好作品是能打动人的,但如果你的作品受到众多的、长时间非议时,该反省是你自己。特别是对于那些并不愿去欣赏所谓写作手法时,那剩下的是什么?那肯定是立场问题。
即然立场问题,那就别用什么写作手法、讥讽手法、荒诞手法、现实主义去唬人。
高瞧了自己,小瞧了阅读者鉴赏能力,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能不能归为酱缸文化呢?嘿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