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的意思是,你已经成为一个懂得给予他人快乐的人,而不是一味的向对方索取的人。
许多人其实在心理层面上还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或母亲。但在现实中,这些人却结了婚,在肉体上成了他人的父母。既然为人父母,那就不得不承担这个社会父与父母的职责。
小时候没有被爱过的人,即使长大成人,身上也还是残留着种种幼稚的欲望,总是想任性撒娇、为所欲为,想让地球围着自己转,享受到万众瞩目,想忘却时间痛快玩耍。
不过,育儿成功的人也没有资格因此得意,并谴责其他家长。在指责那些育儿失败的人之前,应该先感谢自己幸福的过往。但也不是说育儿失败的人就能心安理得,他们应该好好反省自己为什么没有为人父母的资格。
现实中有许多父母的心理年龄根本没到12岁,甚至连6岁都不到。肉体年龄或社会年龄是可见的,但心理年龄是不可见的,这就是问题所在。还有的小孩从5岁起就开始照顾父母的心理感受,这已经不只是父母的“想玩的阶段”还没结束,这就是“亲子角色颠倒”的表现。
“请您多多关心我,陪我共度美好的时光。这样我才能相信自己是一个重要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这是一首孩子写给父母的诗,但其实它也说出了许多情绪不成熟的父母的心声。由于小时候父母没有回应他们的诉求,他们至今还在心灵深处一遍又一遍的呐喊着同样的诉求。一个人要在心底呐喊自己的诉求,同时又要倾听孩子的呐喊,这绝非易事。
如果他们不直面现实并踏出改变的第1步,也就无法让孩子茁壮成长,更无法实现自我成长。
当育儿不顺时,父母能采取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承认自己有多幼稚。拒绝承认自己“不是一个优秀的父母”的人是最糟糕的。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长不大的父母》,作者是日本加藤谛三。这本书是2021年2月出版的,其实当年的10月份我就已经拥有了它,但是却没有能力静下心来,细细的品读其中的深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许只能等到现在,我才能看懂。
令我触动的一句话:一个人要在心底呐喊自己的诉求,同时又要倾听孩子的呐喊,这绝非易事。我想一个家族总会有一代人承担起这个责任,被逼迫出这个能力。
一个人要真正成长出自己并不容易,家庭环境不具备条件,社会评价传统道德绑架坚不可催,要怎样坚韧不拔地生长才能突出重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