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之《被讨厌的勇气》
这本书,以得道高僧和困顿青年两人对话的方式将阿德勒心理学层层深入。我很庆幸在自己对人生道路迷茫的时候读到这本书,它给了我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让我明白:我的人生我做主,我缺少的更多的是改变生活的勇气。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一味关注过去的原因,认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并且根本没法改变。但其实不然,阿德勒心理学推崇“目的论”,不考虑过去的“原因”,而在意现在的“目的”。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现在赋予经历的意义。如果你现在不能感到充实或幸福,就不可以任由自己心累沉沦,要去做改变。而若又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是的,改变需要勇气,打破现状、追求幸福的勇气。那如何获得勇气呢?人只有在体会到我对一个集体或者一个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然后才可以获得勇气。建立起这种共同体感觉,需要我们从以下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接纳自己的全部,包括所谓的缺点和不幸,当我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些时,会发现缺点亦是优点,不幸亦是财富。另外,我们要心怀共同体意识,把对自己的执着转换成对他人、所在共同体的关心,“无条件”地信任他人,帮助他人,有集体荣誉感。如果在生活中,与他人有不同见解或暂时无法调和的冲突时,勇于换角度思考问题,坚持真理、打破僵局、跳出小世界,考虑“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这样我们的人生会少了很多格局的束缚,多了几分淡然和从容快乐。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不要用线的形式去看其到达了哪里,而是应该去关注如何度过这一刹那。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所以把“此时此刻”过充实了就已经足够了。如果把强烈的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那就会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把“此时此刻”过充实了,过精彩了,会让我们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快乐和幸福!关注当下,人生的意义由我们自己决定。我们赋予昨天的经历以积极向上的意义,接纳自己。我们关注今天的事情,给予别人充分的信任,并为他人、集体、社会做贡献。只要有共同体感觉,我们就不会迷失自己,并且做什么都可以,也将一直拥抱幸福!
我觉得无论是哲学还是心理学,都是为“活得更好”而服务的。人们研究这个或者阅读相关的书籍绝不是为了装X使自己显得高深莫测,而是为了使人类或使自己活得更好、获得人生的幸福。作者后记里也说了“哲学用只有专家才能看懂的语言来叙述,这原本就很奇怪”。
所以,这本书里没有太专业晦涩的词汇,每一句话都能看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阿德勒的思想就那么容易被人接受。书中“青年”的困惑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困惑,而“哲人”的解释完全是反常识的,可能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触及过的思维,或者即使被告知了也不会接受的。
有时候我们被惯性束缚了,觉得无路可走了,不如换一个思维试试(反正都无路可走了,换个方向又不会怎样)。比如我们惯于把现在的困境归结于过去的原因,而甘愿让自己困在原地不去改变,其实这只不过是缺乏改变的勇气,是给自己的一个借口。
比如我们人生的很多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我们怕被别人讨厌、我们私自对别人进行干涉、我们时常和别人争斗,其实进行课题分离、把他人当作伙伴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简单、轻松;比如我们不断询问自己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就是在他者贡献中获得价值感,而他者贡献又与他人无关,不需要别人付出对等的回报、不需要别人的评价;读后感·比如我们总是给自己设立许多目标、目光总是聚焦于未来,其实我们应该关注于当下,认真地过好现在的每时每刻,到某一个节点该来的自然会来,所谓“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体会一下与之不同的心境:在未来设立一个目标,焦躁迫切得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忽视了当下的美好,甚至当下的事情都没做好)。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多次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心中的许多困惑和烦恼也随之解开,读罢,感觉神清气爽了许多。当然,还要付诸实践,人生才算真正意义的解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