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诗经》之《郑风.骞裳》
欲把相思说似谁 浅情人不知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关于此诗的背景,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位女子戏谑情人的情诗。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你若爱我想念我,赶快提起衣裳过溱河。你若不再想念我,岂无别人来找我?你真是个傻哥哥!
你若爱我想念我,赶快提衣裳过洧河。你若不再想念我,岂无别的少年哥?你真是个傻哥哥。
一般认为,本诗表现了女子的直率、泼辣的个性以及反抗的精神。我以为,如此解读的人,大概没有深爱过,或者说,不真正懂得热恋中女子的心。
反复吟诵本诗可以发现,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其中蕴含着思恋心上人又不得见的女子的复杂心情,也并不是真的那么潇洒。
她时而怨怒,"你怎么还不来看我,你这个傻小子"?
时而期盼"心上人啊,快快涉水来看我啊,我想你啊,你感觉不到吗,我也可以趟过河去看你啊"!
时而绝望"你如果再不来,我就答应别人了"……
其中滋味,没有真正动过真感情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女子真的能够拿的起放的下吗?真的能够如此超脱地去和别人约会吗?反复推敲吟咏之后,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在得到心上人的正面拒绝之前不会。正是因为苦于不知道对方为什么不来,女子才焦灼,才生气,才苦盼,才心神不宁……
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这首诗歌很可能是发生在踏青时节,男女有了一面之缘,女孩有意,而男子却态度不明确。回家之后,女子于等待之中发出了这样的爱的感叹。正所谓"骂是爱",每节的最后一句"狂童之狂也且",以反复的嗔骂表达了女子用情至深。
欲把相思说似谁 浅情人不知而在《毛诗序》中,对本诗有这样的解读:“《褰裳》,思见正也。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己也。狂童恣行,谓突与忽争国,更出更入,而无大国正之。”
《左传·昭公十六年》记载:“夏四月,郑六卿饯(韩)宣子于郊。宣子曰:'二三君子请皆赋,起亦以知郑志。'……子大叔赋《褰裳》。宣子曰:'起在此,敢勤子至于他人乎?'”再如,《吕氏春秋》也有“晋人欲攻郑,使叔向聘焉,视其有人与无人。子产为之诗曰:'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叔向曰:'郑有人。子产在,不可攻也。秦、荆近,其诗有异心,不可攻也。'”这些重大国际交往中的政界要人,无论是赋诗,还是听诗,双方都理解《褰裳》的内在含义。在那个时期,“朝秦暮楚”是郑国自我保存的一个外交策略。《褰裳》一诗就是这一外交策略的绝妙体现。我本人更喜欢子产利用吟诵《褰裳》而得以保全郑国的故事。所谓听话听音,晋国叔向能领会其含义和用意,真是对那时的先人们顶礼膜拜。
欲把相思说似谁 浅情人不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