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556890/111787db4f1c40bc.jpg)
拖延症,百度解释: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我有拖延症,很严重,甚至连吃东西也会拖延,拖延到食物变质(对自己也是醉了)。
反思了下,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太难
常说:“哎呀,太难了”。
万事开头难。任务的开始都被难住了,放一边,一放好久。
2)太乱
常说:“这要怎么开始呢?”
对新接触的东西无从下手,抓不到开始入门的头绪。
3)太模糊
常说:“反正还有好几天,先放放~”
任务没有具体的结束时间和学习引导,反正有的是时间,先放一放,慢慢来。
4)太自信
常说:“这个明天做也一样,so easy~”
莫名的自信,规划太多而执行率低。
5)退而求其次,并被自己感动
常说:“今天还做了这个呢,够了够了~”
选择简单的事情代替要完成的任务,并且投入进去而感动自己。
听过几次课程提到时间管理,提到克服拖延,每次信心满满地按照课程的方法来规划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坚持不到一周就垮了,还凄凄惨惨地说:臣妾做不到啊。
直到最近,看到媛媛的书以及课程也提到“拖延症”,其中提到一词“延迟享受”,我慢慢对反思拖延症感兴趣。
对于难的事物而言,我们都更习惯去选择简单易上手的,因为开始简单,反馈快,很容易获得成就感,然后人就处于一种享受状态。
可是,然后呢?
享受状态是一时的,总会结束。
我对比了一下我曾经的两天生活状态:
1)某个周六:从早到晚看剧23集,yeah,终于赶上别人追剧的脚步,棒棒哒~(睡觉前的感觉:眼睛酸涩甚至疼痛,难以入眠,脑子里老是不自觉的回想剧情,直至深夜才进入浅睡眠,慢慢进入与剧情相似的梦境,做梦一夜,第二天身心疲惫。)
2)某个周六:早上起来吃个早饭,整理好家务后,打开电脑,回忆一下一周的工作情况,反思整理下心得。中午给自己做个简单而有营养的午餐。消化一会后睡半个小时的午觉。下午翻看下工作相关的书籍,做一些学习笔记。晚上简单吃点,锻炼一会,洗漱后看一集喜欢的剧。剧看完翻出自己喜欢的书籍,睡觉前40分钟开始做下按摩,然后听会电台,慢慢酝酿睡意。(一觉到天亮)
对比下,延迟享受,不仅幸福度更好,且更适合身心的护理呢。
所以,如何克服这个时有时无的拖延症呢?以下几个小方法是结合媛媛的意见以及自己的实践总结了下:
1)制定可完成的小计划
对自己诚实点,评估自己的能力,制定可完成的小计划,设置时间段,有明确的结束时间。
比如:我制定20天看完媛媛的书,我每一天都会看完之后做个进度提示。
2)给计划排序
也许你会萌发很多个计划,但是实现的前后顺序需要按照当前的需求而定,孰轻孰重?
比如:我计划减肥10斤,我计划去泰国旅行,我计划学习Linux 100个命令等,我可以有若干个想法,我先记录想法,然后排序,然后将重要的优先置于表格的第一行,开始构思计划。
3)拆分计划
当我已经选择好我可以完成的小计划,此时可以拆分计划为若干个步骤,从简到难。
比如:我要接触的新项目需要会CTA,我会先把了解CTA基础概念作为计划第一步,然后了解CTA涵盖的内容,测试方法,不同方法各自的测试标准等逐层剥开,逐层了解,这样开始的计划,好像就没那么难了。
4)做吧!
计划再周全都不如直接去做。走得慢永远比原地踏步来的好~
在慢慢开始使用这些方法后,我感受到了那种“都在朕的掌握下”的爽感。
在开始克服拖延症的时候,不要急于求成,本来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21天,让自己去习惯这样做事学习的状态,然后保持下去。对自己要刚刚好,太狠或太好都会成为自己前进的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