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诺老师讲解: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
大体上来说,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大家注意,除通感,用典,互文,列锦外。其它手法与今相似。我们统一块举例说明,以上四种,单个分讲,因为上面这四种是写好诗词,出好诗,好词所需掌握的一些技巧在里面。
下面一个个举例说明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古典诗歌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形象,强化对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以生动的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
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巧妙而形象地将春风喻为剪刀,表现得自然有活力。
又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其中的红与绿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
大家想下分别借指什么?
3.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这都很好理解!
4,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说话时有意将事实夸大或缩小,这种修辞手法就是夸张。
这个就更多了
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前三句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当然也是列锦,这个单讲。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又如:问世事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随…(写的大雁啊)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设问,反问是常用的手法,经常用在尾句或首句。
9.对比,对比可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以英雄美人的穷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对比,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10.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谦的《石灰吟》。
这里不提了,自行体会下
11.叠词,叠词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法。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典型的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以上11种现代文写作也常用,很好理解,大家不用太下功夫,参与练习是行。
通感,互文,列锦,用典是最难的,也是拔高的地方。需要单个分讲,讲细些。
以上所讲,大家了解即可。先讲到这儿。下周分四讲讲完另外四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