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文拾贝
朝着一本书奔跑——诚邀您参加我的新书发布会

朝着一本书奔跑——诚邀您参加我的新书发布会

作者: 小尘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2-01-10 23:07 被阅读0次

    看到这个标题,您是不是忍不住点进来准备祝贺我?

    不急不急,请听我慢慢道来。

    一、先完成再完美

    其实这是第六期张文质写作研修班的作业之一。简单地说就是确定自己要完成的一部书,规划一下,给自己一个目标,并发出一份新书发布会邀请函给导师张文质。主要是邀请张文质老师监督啦。

    写一本带有自己味道的书,这是从2020年国庆期间,参加第3期张文质写作研修班培训后,我在心中留下的念想。也知道要完成这样一本书,必须有所聚焦,有一个主题。但一年多来自己仍找不到特别契合的那个点。甚至一度自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写作的那块料?所幸,因为导师的鼓励,伙伴们的陪伴,坚持写了下来,不至于手生。只是要写成一本书,路途还很遥远。

    也许有一些小伙伴跟我一样的想法,截止日期已临近,三千多字的大作业不在话下,新书发布会的邀请函却迟迟没交。

    作为这一期线上写作班的班长,我可不能拖大家的后腿。除了用言语鼓励大家,还要以身作则。

    与伙伴们共勉:

    写起来,争取完成任务。先完成再完美。

    新书发布会的邀请函献上,给自己立个目标,有张文质老师和大家的监督与鼓励,就多了一份动力,更容易实现

    不逼一逼自己,你不知道自己多优秀

    上面这几句话既是发给大家看的,也是我的自我激励,所以我用“共勉”。

    先把这个邀请函作业交上,再慢慢谈一谈参加完第六期张文质写作研修班(线上)活动后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以及自己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

    二、写作研修班的收获

    第六期张文质写作研修班的课程设置得很丰富,很有启发性。

    有一直在记录,一直在出书,而且因为前期的积累,一年时间向出版社交付8本书的女超人钟杰老师的分享;也有15年写成一本生命之书的陈春华老师的讲述;还有多年前就出第1本专著,现在又在准备第二本专著的呱呱(许丽芬)老师的神侃;当然也少不了张文质老师的娓娓道来以及其他老师的精彩呈现。

    听钟杰老师的讲座。我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不到一年就向出版社递交8本书稿,她是怎么做到的?"

    我知道要达到钟杰老师那样一种状态,难度很大,对我来说几乎不可能。但通过听钟杰老师的分享,我还是捕捉到了"如何才能写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的几个实用方法。

    1.找到自己的表达优势。

    重点强调了,取长补短不如扬长避短。详细地从老师擅长的不同方面,一对一地进行分析,给予写作方向的建议。

    2.确定对象。

    就是说你要写的内容是要给谁看的?你写的时候就要有一个对象感。写给不同的人看,笔墨的着重点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写给专家看,文字要严谨,表达要规范。重点要阐明为什么要这样做?

    写给同行看,甩干货是最明智的选择,文字可以生动理性,重点分享怎么做?

    钟老师这样说,其实她就是这样做。就像她在写作班分享的这个讲座,对象就是同行,就是教师,是想写作的教师,所以她真的就是直接甩干货——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写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如果能照着她的分享,一步步地去做,写成一本书应该只是时间问题。这样的分享着实让人喜欢。

    如果是写给家长看,文字就要走心,要写到家长和学生的心窝里,重点分享我能做什么?

    3.确定写作主题。

    钟老师分享了很多个写作的主题。并一一进行阐述。印象最深的是家长会如何开?家庭教育。

    现在的家庭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家长会又是联系家庭和学校的一个很好的活动。据说已有出版社找钟杰老师约这一方面的文稿。只是她的时间精力有限,暂时抽不开身写这一方面的内容。

    4.选择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其实有很多,钟杰老师分享了几方面:精彩鲜活的案例;可以推广的策略;与时俱进的理念;令人警醒的做法;失败的策略;创新的做法。

    每一方面其实都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只要大家当个有心人,用心观察,及时的记录。作为老师,每天与那么多鲜活的孩子在一起,素材真的可以说是源源不断。

    5.开启写作之旅。

    这个点也是钟杰老师重点分享。她从写作之前自我七问,聊到为何写?怎么写?

    自我七问:我的优势在哪里?我的素材在哪里?我的实践在哪里?我的受众在哪里?我的思考点在哪里?我想要表达的点在哪里?我的文章置放的位置在哪里?

    还分享了如何才能写出契合主题的文章?提出了好文章的要求:读时愉悦,读后可学。并从4个方面进行了解说。她也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她的写作小窍门。

    每一个要点,每一个案例,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包括她的举手投足,都充满抓力,你在不知不觉间就被她吸引。

    钟杰老师抛出的10点写作建议,如果平时在练笔的时候,尽可能地注意,应该可以增效不少。

    1.字数最好在1500-2000字左右;

    2.注重细节的描写;

    3.语言要富于动态化;

    4.做法一定要符合孩子成长的特点;

    5.文内的观点或者见解要独到,利于孩子生长;

    6.最好能引用一两句教育名家的观点;

    7.写之前要确定阅读对象;

    8.思路一定要清晰,文章要有逻辑;

    9.不搞华词丽句的堆砌;

    10.写后要反复修改,错字、病句、错误标点尽量规避。

    这些可都是钟杰老师的经验之谈,满满的干货,最关键的是把它用起来并坚持用。

    陈春华老师相对钟杰老师来说,写得少一点,慢一点,却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榜样。

    她分4个乐章讲述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熟悉的味道。让我不禁感叹:"所有的付出都算数,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沉淀。一辈子能写出一本带有自己味道的生命之书,也是很幸福的事。"

    陈春华老师还分享了写作的三条秘籍:阅读创作之魂;热爱创作之灵;幸福创作之神。

    陈春华老师说:让文字喂养生命,相信文字的力量可以滋养富足我们的生命,可以推动我们的成长。

    我深有同感。不管这本书什么时候可以写成,开始写就是成长的开始,就能享受到文字的滋养。

    许丽芬老师从豆腐块说到刻意模仿,聊到写就是胜利。当然她的书能顺利问世,离不开自己孜孜不倦的追求,持续不断的探究,更离不开张文质等老师的点拨与助力。对普通老师来说,这份点拨与助力是非常关键的。

    有了写作班,导师、同行者、出版社的助力都有了。只要你想,并行动,相信一定可以美梦成真的。

    张文质老师说:“写作研修班最核心的不是教大家怎么写,而是把大家内在的写作能力、写作热情、写作使命,更为充分地激发出来。”

    这次写作研修班,几位老师都有讲到怎么写,但这真的不是核心,最重要的是参加后,坚持写作的心更坚定了。

    这次听了张文质老师的分享后,我写下了这样一篇文章——《你一直写就会遇到“自己”的书》。

    "你一直写就会遇到'自己'的书"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张文质老师在第6期写作研修班上,作主题为《新手如何出版自己的书》分享时提到的。

    除了这一点,他还分享了以下几点:

    要费尽心思把“想法”变成思想

    扬长避短在写作上是必须的

    要写到一定的量再找人作个指点

    想方设法与出版社的编辑做朋友

    书有很多种出法,总有适合你的

    书是“决心”的产物,而不完全只靠才华

    运气已在你这一边,剩下的全靠力气

    不管是从字面上看,还是仔细听张老师的分享。后面几点显然干货更多。但我特别关注了这一点,可能跟我现有的状态关系较大吧。我们读书,很多时候是在读自己。同样,我们听讲座,我们看世界,很多时候都戴上自己这副眼镜,有所选择地听,有所过滤地看,有所重点地忆。

    张文质老师的弟子中,有像钟杰老师,像孙明霞老师一样领会特别快,行动力特别强, 特别有成就感的。也有像我一样,前进速度比较缓慢的,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看不到目标的达成,而陷入自我怀疑,有时还止步不前的。这种时候,就需要有一位你特别信任的人,或者是你所敬佩的人,用确定的语气,用坚定的眼神告诉你,你一定行,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回顾自己的写作史,平心而论,我在写作上的进步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从以前的不知所云,羞于表达,到现在的基本上能我手写我心。能用文字,为自己的生活留痕;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能用文字,助力自己的教学……

    从以前的害怕别人知道,我课余在阅读,在记录。到现在的,敢于把自己的文字在个人公众号上推送,并分享到朋友圈。我慢慢地接纳了自己,我也在勇敢地表达着自己。通过文字,让更多的人看见我,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吸引更多同行者。

    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以前从没想过。两年前,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认真观察,用心体会,认真思考,用心书写,沉潜5年后开始主动投稿。当时想的是,写一篇一篇的文章。

    2020年国庆节,参加完张文质写作研修班,心里便萌生了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的想法。也照着导师分享的方法,翻阅自己的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计划着书写的主题。

    看着一起出发,一起同行的朋友,进步非常快,成就非常多,出书也并非难事。反观自己的状态,便有几分着急,有几分自我怀疑。便多了一份焦虑。

    焦虑还没解除,便进入了另一种状态,什么事都不想做。

    2021年非常特殊,三位较亲的人相继离世,我整个人都松垮了下来,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觉得很有意义的一些事,似乎变得与我关系不大,做很多事都兴致不高。

    以前是主动找着事做,能帮就帮,现在很多事能简化就简化,能推就推,能不做就不做。

    以前不管参加什么活动,我一般都会马上记录,及时反思,紧张地输出属于自己的文字。现在更享受安静地听,默默地看。偶尔记录,也是只言片语。特别有写的冲动,才会动笔书写。就算要动笔,也不会着急,任由思想及文字慢慢地流淌。

    此时回顾这些点点滴滴的现象及感受,也说不出是以前的好还是现在的好。顺其自然吧。

    回到本文的主题,我相信张老师所说——你一直写就会遇到“自己”的书。

    而且我坚信这个"你",也包括我。

    写作这件事,从2020年9月1日开始,我一直没有停过。不管质量怎么样,这份持续的练习是真,这份语感也在。我相信,只要我回归初心,慢下来,不断地写,总能找到自己的味道,找到独属于自己值得分享的那个点,一旦找到,出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昨天写了一篇听钟杰老师讲座后的心得体会,钟杰老师看到后,特别强调,那8本书稿并非同一年写成,而是她多年积累的成果,只是在同一年整理而成,同一年交稿。

    听她这样的强调,我忽然想到一个词"厚积薄发"。我心中的写作超人,我所景仰的女神,一年有如此大的成就,都是因为她前期的高质量的积累,何况是我呢?

    大树有大树的伟岸,小草有小草的清香。不用羡慕别人所拥有的,只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用好自己所拥有的。让自己有的东西很好地发挥它的价值即可。

    这次钟杰老师和张文质老师同时强调了"扬长避短"这个观点。扬长避短远胜于取长补短,不要过分纠结于自己的短处,而要善于展现自己的长处。

    照着自己的节奏走,坚定地前行,独属于你的庆典一定在前方!

    可以说,参加完这一期写作研修班,长在心里的,写作的那棵幼苗更茁壮了,希望自己接下来的几年继续努力,争取让她长势更好。兑现我给张文质老师的承诺。

    三、朝着一本书奔跑

    我给张文质老师什么承诺呢?

    就是文章开头发的那份新书发布会邀请函。邀请张文质老师,2025年3月2日到云霄新华书店,参加我的新书《我是如何发现我也能行的》的发布会。

    为什么想写这样一本书?

    我想有天赋的优秀的写作者固然是很好的榜样。但天赋不高的写作者,从普通,慢慢成长成为一个能写出独属于自己味道的书的写作者,是更接地气的大众化的榜样,有特别的价值。

    就像我展示学生的数学日记,那些写得特别棒、特别好的日记固然要展示,这可以让大家看到一种高度。但我发现,展示后反馈、带动效果最好的,并非这些特别优秀的日记,而是那些有点特色的普通日记。

    因为这种日记,一般的孩子读完以后不会觉得高不可攀。他们更容易模仿,都有能力写出来。所以他们看的更乐于动笔。不管是对语文的作文还是数学的写作,能写起来就是好事。写着写着就顺了,写着写着就会越来越好。所以孩子有兴趣,肯写起来,是最为关键的。

    我属于基础比较差,特别笨拙的写作爱好者。读师范之前几乎没有课外阅读,写的作文也很难为情。到1+1教育网安家后,开始了断断续续的记录。2014年加入了张文质老师组织的一个公益活动——教师写作优培小组,写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跟很多小伙伴们比起来,还是差了一大截。

    可以说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是极度自卑的。虽然有一些豆腐块被一些纸媒编辑看中并发表了出来,但我仍然对自己写的内容没有什么自信。这或许也是我一直没有主动投稿的原因。

    近两年开始随意的日更记录,基本上能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我想以自己为研究、试验对象,利用三、四年时间,写一本讲述自己因写作而成长,而自信,生活、工作也改变的书。书名暂定《我是如何发现我也能行的》。

    三、四年看似时间很长,但我知道出一本书并不是容易的事。我需要拿出朝着一本书奔跑的姿势,才有可能兑现这份承诺。

    为了能达成这一个邀约,为了能写出一本独属于自己的生命之书,我这几年要继续写,用心写。

    写此文,附上新书邀请函,给自己立个目标,希望在张文质老师和小伙伴们的监督与鼓励下,能多一份动力,朝着一本书更快奔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朝着一本书奔跑——诚邀您参加我的新书发布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gu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