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结构化教学”的思考

关于“结构化教学”的思考

作者: linhappyying | 来源:发表于2022-01-09 17:18 被阅读0次

    自我们集体研讨加、减、乘、除以来,深深的感受到结构化教学的魅力。

    他们都是先出示能用同一个式子表示的三种情境,从这三种情景中抽象出一个式子;再出示用不同式子表达的两种情景;最后再从用不同式子表达的三种情境中抽象出“在什么情况用什么样的式子来表达”。这些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聚类研究。把具有相同特征的课放在一起来研究,看这类课该怎么上。

    于是,我就有了一个思考——这些课它具有的相同特征又是什么呢?在集体研讨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一个答案“概念课”。但我又隐隐约约感觉这里说到的概念课和我理解的概念课是不一样的。我理解的概念课是孩子们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这节课我突然要介绍给他,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一个新的概念,这堂课就是概念课。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课本上有明确的概念,……叫做什么/就是什么。但从我们研讨的这几节课来看,好像又不是这样的。书本上有明确概念的似乎只有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其他几堂课好像都是老师从几个情境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或者说建立出来的一个模型。

    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只要是学生初次接触这一方面的知识,那这样的课就是我们所说的概念课,就可以这样结构化教学呢?

    如果是,那我们回过头来看彭老师上的那节课——会说话的线段图。因为当时还没有细细的思考过,所以就觉得好像什么课都要从多个类似的现象中进行抽象。所以彭老师上课的时候给出一句话,就让学生画线段图,学生基本都能画出来。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从多个里面抽象了呢?(后面想明白了,三上的时候有画线段图,学生是有这样的知识基础的)最后,彭老师从这道题的三种不同解法中,抽象出它们的共性都要让他们变得同样多。

    再看到这道例题的基础课,就是三年级上册那道画线段图的题。

    这道例题应该是孩子们正式接触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在讲授新课的时候,是按照书本的设置让学生去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就行了;还是说从这一刻开始就要培养孩子自己画线段图的能力?

    如果说是从这一刻开始,慢慢培养孩子自己画线段图的能力。那在出示“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时,是否需要出示类似的句子让学生去画,从而建模。其实也就是把这道题肢解成两个部分——A是B的多少倍; C比B多多少。先学会画这两句话,然后再把数据标上。最后利用线段图解题。(对于这个例题的讲解,这样的步骤可行吗?

    认识加法、认识减法属于概念课,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是多次的抽象,给学生建模。那对于小数加法和减法呢?按理说,低年级学的整数的加法、整数的减法属于概念课,那到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里面也应该是概念课,这是五年级的内容,难道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们还需要像学习整数加减法那样去给他们建模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结构化教学”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gu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