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尼采
昨天陪母亲看了心理罪(所幸我们都是悬疑推理爱好者),总体而言有惊喜也有遗憾,但作为一部悬疑片,心理罪至少是合格的。
抛开它在专业理论与人物设定上的种种硬伤暂且不谈,我想单纯地从一部改编作品的视角,将它与原著、与同样是改编作品的同名网剧进行一番小小的比较。或者说不将三者拿来生硬的对比(三者本来就是不同类型的作品),只是带着同等的尊重聊聊我对于这三个作品的不同感受。
不走学院派,我只想从心而谈。
先从原著说起吧。
说来很是有缘,三年前,也是在夏天,我从图书馆角落的书架上最底层最靠边的位置,淘到了一本边角都磨损了的《心理罪▪画像》。想来惭愧,最初吸引我翻开这本书的不是它的名字,也不是它的作者(很遗憾当时雷米老师还没什么名气),而是一种我个人对待此类小说的无差别探究。现在想想我应该感谢这个习惯,让我没有错过这部精彩的作品。
我仍记得那些细节,找到它的那晚,我是带着《马政经》准备去复习的。但从我翻开《画像》的第一页,一直到合上它的最后一页的几个小时,我都完全忘记了现实中的一切。我变成了方木,一个有着神秘过往的年轻人,一个心中带着创伤的天才。
他的枕下放着一把刀。
刀,兵也;兵者,凶器也。所谓凶器,伤人,亦能伤己。
情节就在这样神秘诡异的气氛下一一展开,击打着鼓点一般清晰的节奏。雷米老师的文字带着很强烈的现实感,很容易就让人深陷其中,不容作疑。我想这应当归功于他的专业素养与个人经历,他笔下的细节真实而严谨,他笔下的人物亦无不有着立体而饱满的心理刻画。当然,身为一名犯罪心理学教师,他的文字难免带着几分卷宗般的平实,但这绝不妨碍他严密逻辑和绝妙悬念设置的大放异彩。
后来我陆续读完了整个系列的五本书,参与着方木的变化和成长。这个过程是欣慰而疼痛的,就如同我们自己的成长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在长大,学会了一些东西,也丢掉了一些东西。对于方木而言,他学会了直面黑暗与人性,却也丢掉了活在阳光下的权利。
出于安利的目的,我就不详谈结局了,留给大家自行去感受抽丝剥茧的快感吧。
然后来聊聊网剧。
最初我是抱着支持原著的心态看了网剧,但不得不承认,网剧《心理罪》已经不能单纯说成是原著的影视版,而是真的有了自己的灵魂,有了超脱出原著之外的独特之处。
如果说雷米老师的文字更侧重于探讨学理性的问题,更注重推理的过程与案件本身,那么网剧的演绎就是更注重探讨人性,从更加感性的一面切入。我认为这样的改编是合理的,毕竟作品的载体不同,以光影为媒介的表达本身就更容易打动人的右半脑,激发情感共鸣。
网剧将原作的前两部融合改编,无论是方木还是邰伟,都加入了新的诠释,也将陈希这个人物处理地亦真亦幻,别具风采。剧中方木的饰演者陈若轩当时还是很脸生的演员,但他的表演给了我惊喜,虽然不能完全与原著中的人物契合起来,但也很有几分特别的味道。方木有不谙世事的意气风发,也有陷入黑暗的焦灼挣扎,这些他都演出来了,对于剧中的方木而言,就算是拥有了自己的灵魂了。
在剧中,方木与邰伟的互动也是一大亮点,能感觉到主创团队的用意,毕竟整个网剧都在打感情牌,兄弟情这一条线也是必要的。看原著的时候并不曾发现这些火花,但也正因如此,网剧才更加有了自己的魅力。
最后来说说电影。
说老实话,看电影之前心中是忐忑的。一是因为从各版预告片来看情节改编很是大刀阔斧,二是因为选角存在争议替主演们捏一把汗。
先说第一方面。其实我对于改编作品的容忍度并不低,只要改得好,改得在情在理,就能使衍生作品拥有自己的新的灵魂,个中精妙之处并不比完全忠于原著来得少。更何况,文字与画面本就不能完全相提并论,文字所能表达的东西,想要彻彻底底地搬到荧幕上,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时候的确是需要做出一些调整的。
无奈原著粉往往是很挑剔的,但执着与偏执有时候只是一念之差。有些自称原著党的朋友,容不得衍生作品的一点点变动,动辄就对改编作品喊打喊杀。然而“IP改编”这个名词(或者说动词)本身就已经揭示出了一切,买的是改编权,卖的是改编作,对原著进行改编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当然了,前提是改编后保留着原作的核心人文内涵和价值观立场,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本质,才能说是真正的尊重原著,是真正的好的改编作品。
所以我抱着忐忑而包容的心情看了电影,对于剧情改编的评价是,有亮点也有败笔,但整体而言是及格的。亮点在于,电影将原著中几个复杂的故事拧进了一条主线中,在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有头有尾地讲完了起因经过结果,剧情很充实,这一点并不容易。但也正是因为想讲的东西太多,反而在很多地方显得仓促、交待不清。在人设和心里刻画上也有硬伤,这点展开聊太啰嗦,估计大家也没什么耐心读,我就不多说了。
对于第二方面,不说我是不是个草粉,就算我是个纯路人,也绝不会不看作品先开喷。之所以说替主演捏一把汗,是因为有太多人带着标签和有色眼镜看待所谓的“小鲜肉”了。先不论三十岁的年纪还能不能说是小鲜肉,就算他们现在演技的确不成熟,但又有那一个演技派不是从青涩稚嫩走过来的。还没有认真看过作品,就出于不知何种心态恶意开喷,在我看来是不理智且可笑的做法。
我们可以对一个人作出评价,但也要给他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如果连这点包容都没有,那这世上需要喷的人就太多了,恐怕到死都喷不完。当我们冷静下来,用成人的心态去评价人事物,就会发现,已经伟大的成就值得称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亦值得鼓励。我们该谴责的不是顶着压力的前进,而是不劳而获和徒有虚名。
当然了,看过电影之后我已经不再担心这个问题,廖影帝的演技自不必说,李先生也没有怯场。该哭哭该笑笑,该得意时眉眼灵动,该大恸时清泪如珠。我看到的是方木,而不是演员本身,这就够了。
与原著相比,电影的逻辑显得失色了,与网剧相比,电影的叙事又显得仓促了。但这些都不妨碍电影本身拥有自己的亮色,不妨碍它讲自己的故事,说自己的思想。每一部用心的作品都值得尊重,好坏不由一家之言。无论哪个角色,每个人心中都有不一样的理解,所以原著也好改编作品也好,它们都只是展现着自己心中那些角色的样子,仅此而已。
最后,借用网剧中提到过的一句名言,来表达一下我对整个《心理罪》系列作品的理解与喜爱。
尼采说,“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心理罪》中的每个角色都是如此,不论方木还是邰伟,他们都在与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做着交锋,同时也是在与自己的内心交锋;他们对抗外界的阴霾,也是在摒除心中的阴霾;他们与邪恶斗争,亦要小心自己也堕入邪恶。
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理罪,我们不能避免接触黑暗,但可以武装内心从而走出黑暗。
我希望困顿悲惨如方木的人永远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我希望执着无畏如方木的人永远站在阳光下微笑。
我希望我们,都是后一种方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