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老人与海》好多人都看过,我也看过,今天重读这本书,其时不仅仅是因为《老人与海》写得好,它的导读也同样吸引我,促使我重新读这本书。
我看的是李继宏译的,2013年1月印刷出版的版本。
导读的开头是这样写的,1950年9月10日,约翰.奥哈拉在《纽约时报.书评周刊》上撰文评论厄尼斯特.海明威的新作,该文开篇是这么写的:“当代最重要的作家,沙士比亚去世以来最杰出的作家,带来了新的小说。小说的名字是……他是1616年之后数以百万计的作家中最重要最优秀的。”
约翰.奥哈拉是海明威同时代的顶尖作家,他和俄罗斯文学巨匠,安东.契诃夫齐名。这充分说明了海明威在当时的文学地位。
然后他介绍了当时的写作环境,和他对当时的文学贡献,并着重介绍了海明威的处女作《太阳依旧升起》,和他的生平。
我最感兴趣的是,序作者在评论海明威写作时的创新文体和独特的写作风格的描写。
创新的文体总共包括七条,“一,使用短句;二,使用精悍的开篇;三,使用有活力的语言;四,要积极,不要消极;五,不要陈旧的说法;六,消灭每个浮夸的字眼;七,引语要尽量保留原有的语气。”他的这种文体“创造了全新的极简主义。降低了阅读难度,他只描述,不解释,把所有的判断留给读者去做。”这也成为了他独特的写作风格。
这种独特的写作风格,就是他的“冰山理论”,也称为“忽略理论。”“它跟中国古代水墨画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以“最少的字词来获得最多的意蕴。”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但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任凭读者自己去想像。
有了他的这个序,让我更深的去理解,去感受文章的精华,并让我对写作有了新的认识,也改变了我对写作一些观念。
重读《老人与海》,对我最大的益处是,加深我喜欢的段落印象,依据导读来领悟主人公的内心,依此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来帮助自己有所提高。
良师出高徒,既使出不了高徒,也一定对自己有些益处。但是良师我们是要学的,益友我们也是要交的。只要想学处处都有良师益友。不是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吗?所以有一个好老师有多么重要。
因此看此书的读者,不仅要感谢译者把这么好的书译出来,更要感谢他认真负责,无微不至的为读者着想,对文学的热忱和尊重。
《老人与海》的导读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