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睡前又看一眼手机,暗暗光线下,发现儿子发来了微信语音,赶紧开了灯。
他刚刚跑了步,说,本来从图书馆出来想散散步的,走着走着就跑开了。我问了一下,知道夜晚的大学校园,跑步的孩子也不少。
读书的孩子也不少。

光亮处
———2008年10月21日
儿子小学六年级,开始上早晚自习。
每个晚自习后,他搭同学父亲的车回家。其时,我会在灯火通明的屋子听到门外紧迫响亮的“妈妈”叫声。
总是笑着开了门,看他急不可耐地从一片相对的黑暗中一头冲进来,简直是豹子。
“就像狼在后面撵着你!”我对他的大呼小叫哭笑不得。当然狼和豹子哪个更厉害我不是太清楚。
孩子红了脸争辩,又腼腆地笑了。
后来买了一个小手电,但是还没有派上一次用场,小手电就让他玩坏了,甚至不见了。玩光一个小手电后,他再不提需要手电的事。依我对儿子的了解,他更不想去照管一个可有可无的手电筒,就像他不装零用钱一样。除了现成的吃和玩,可以省略的,他一概拒绝。
一天晚上,我到大院外的小卖部买东西回来,走着走着,胳膊被人悄悄地牢牢地挽起来。一回头,是笑眯眯的儿子。他说我一下车就看见你了,赶紧追上来。我们母子相挽,并行在灯光明明灭灭的路上。我不用期待门外的“妈妈”叫声,儿子也不用破开嗓子呼喊“妈妈”。
我终于感受到楼道的黑暗,或者说我终于以孩子的角度认可了不容忽视的黑暗事实。不会再笑话他了。过去楼道有过一个小灯,又没有了,是私人装的。晚上人们上下楼梯只好摸索前进。我家住底楼,未及摸索即已到家,因此十几年来,我基本无从体会楼道对一个小灯的需要。
有了一点灯光,成人便于行走,孩子少了害怕。
孩子不大担心摔跤吧,或者说摔倒仅是很小的意外,形不成担心。那么这片黑暗又会是怎样的一种阴影,偶尔悬浮在他的心头?
广场阔大的草坪上,常有人带了警犬活动。看到那几个高大威猛物,我儿子有靠近抚摸的念头。在人们脚下窜来窜去的小宠物狗却令他惊跳。孩子说警犬经过训练了,不会再伤人……
孩子对成人世界理所当然地信任着。可疑的亮光比起安全的黑暗更可以安慰他们的心。
傍晚近七点时,在咕嘟咕嘟的煮粥声中,在嗡嗡嗡的电磁炉运行声中,我穿行在薄薄的蒸气和淡淡米香间,和碗筷亲蜜接触之余,不忘打开家门。让客厅浓郁明亮的灯光透过纱门一泻而出。总会听到孩子第二声“妈妈”改变了腔调,不再急切,不再惶恐。那松弛下来的声流,洋溢着欢乐的浪花,在夜晚灯火如水时候。
家的灯光是母亲延伸的手臂,永远为你张开温暖的怀抱。胆怯的孩子总有一天会勇敢无畏!
人生的黑暗知多少,爱你的目光会把明亮注满你日渐博大坚强的心。
让我们一起照亮前方的路。
(文/雷云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