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小黄老师上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当即跟她交换了对她这节课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也是很多年轻老师应该引起思考的,这一点就是,我们该向大师学习什么?
之所以说到这个话题,是因为小黄老师在课堂上对某一个环节的处理感觉不是太恰当,这个环节就是给课文的后五件事情取小标题,小黄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开课以后,老师出示了课文的第一件事,即鲁迅先生逝世后各界人士前来吊唁的情形,老师用图片展现了当时的情形,并补充作家巴金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帮助学生理解来吊唁先生的“各色各样的人都有”,接着引导学生给这件事情取了一个小标题“深受爱戴”。
接下来,老师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按分工给课文后面的五件事情各取一个小标题。
几分钟以后,老师让各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指名学生给后面五件事情取小标题。
第一个学生为第二件事情取了“笑谈《水浒传》”这个小标题,老师为了让这个小标题与前面的“深受爱戴”字数统一,不断引导学生往四个字上靠,最后学生改成了“笑谈《水浒》”。第二个汇报的学生以“笑谈碰壁”作为第三件事情的小标题,因为与前一个小标题有相同的“笑谈”二字,老师又花了一些时间引导学生将前面的“笑谈《水浒》”改为了“趣谈《水浒》”。在老师的引导下,接下去学生为第四件事情取了“乐放烟花”这个小标题,第五和第六件事情的小标题,学生取的是“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这两个小标题,老师没有表示疑义。
这样一来,原本非常简单的一个环节,就因为要字数统一、词语不重复,老师带着学生改来改去,花了不少时间,可是这样的修改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呢?我深感怀疑,于是就这一点跟小黄老师交流了看法。
我以为,在取小标题这个环节上花这么多时间不值得,一来因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还不足以做到取这么整齐的小标题,这样的安排有点难为他们;二来这几个小标题取得整齐不整齐意义不大,既不能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又不能帮助学生体会到言语整齐的妙处,事实上,即使老师带着学生进行了这样一番操作,最后的小标题也还不是特别整齐的,比如,后面的“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显然与前面几个小标题并不完全整齐。
听我这么一说,小黄老师当即表示这是参考语文名师王崧舟老师的课例,王老师就是这样处理的。
我一下子明白了,随即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向大师学习什么?”
是啊,我们应该向大师学习什么呢?这个问题值得好好思考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