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思诗文集简文拾贝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2)

作者: 无色生香 | 来源:发表于2021-04-10 06:50 被阅读0次
    • 儿对女,子对孙,药圃对花村。
      高楼对邃\color{red}{[suì]}阁,赤豹对玄猿。

    • 妃子骑\color{red}{[qí]}\color{gray}{(现读音)},夫人轩,旷野对平原。
      \color{red}{[páo]}巴能鼓瑟,伯氏善吹埙\color{red}{[xūn]}

    • 馥馥早梅思驿使,
      萋萋芳草怨王孙。

    • 秋夕月明,苏子黄岗游赤壁;
      春朝花发,石家金谷启芳园。


    \color{red}{[suì]}:深邃、幽秘。

    妃子骑\color{red}{[qí]}:杨贵妃爱吃荔枝,唐明皇令岭南每年用驿骑传送至长安,急如星火。唐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夫人轩:又叫鱼轩,一种用鱼皮装饰的供贵妇人乘坐的车子。《左传》闵公二年记载有齐侯赠送给鲁国国君夫人鱼轩的事。

    \color{red}{[páo]}巴能鼓瑟:瓠巴,据说为楚人,特别擅长弹奏瑟。《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
    瓠指葫芦类植物的果实,也指用葫芦制成的乐器,为八音之一。
    鼓,弹奏。

    伯氏善吹埙\color{red}{[xūn]}:伯氏,哥哥、兄长。《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chí],竹埙,是一种低音吹奏乐器)。

    馥馥早梅思驿使: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南北朝时,陆凯好友范晔在长安做官。陆凯在江南赏梅,正好驿使过来,想念远在长安的好友范晔,便把折下的一枝梅花托驿使带给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馥馥,香气扑鼻的样子。

    萋萋芳草怨王孙: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秋夕月明,苏子黄岗游赤壁:苏轼《前赤壁赋》。

    春朝花发,石家金谷启芳园:西晋富豪石崇,家豪富,性奢靡,修建的金谷园(今河南洛阳市西北金谷水旁,旧称河阳)之奢华无人能与之比。每到春暖花开之际,他都要在园中大宴宾客,饮酒赋诗。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声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1)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2)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3)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1)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2)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3)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1)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2)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3)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1)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2)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3)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1)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2)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3)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1)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2)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3)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1)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2)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pb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