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三部巨著《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和《倚天屠龙记》中都出现过几个大名鼎鼎的瞎子:林平之、游坦之和谢逊。先说其中前两位。父母之爱子,为他们取名“平之”“坦之”,自是希望他们一生能够在这个尔虞我诈云波诡谲的江湖之中平安顺遂,不求名动武林一统江湖,但求平顺安康坦然自在。但事与愿违,竟不可得。两人一般的名字,也一般的命运与不幸。
1.林平之家世
林家的福威镖局在当时的江湖上也算是一个响当当的口号,是大江以南首屈一指的大镖局。虽算不上江湖中的名门大派,比不得少林武当,但至少也算是个中产阶层。林平之的父亲林震南,武功虽然不算高,但人还不坏,也不糊涂,甚至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生意人,深谙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人性定律,“江湖上的事,名头占了两成,功夫占了两成,余下的六成,却要靠黑白两道的朋友们赏脸了。……所以嘛,咱们吃镖行饭的,第一须得人头熟,手面宽,这‘交情’二字,倒比真刀真枪的功夫还要紧些”,并将其总结为“那有甚么秘诀?说穿了,也不过是‘多交朋友,少结冤家’八个字而已”。而且,从他与林平之的对答中也能看出,林震南虽然管束严格,但平时还是比较随和的。林母则是个火爆的脾气,这给后期林平之为报仇而不择手段的性格埋下了伏笔,儿子从小是由为娘的拉扯大的,这位母亲在平时的朝夕相处之际,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给儿子的性格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
再说林平之的外祖父家,也就是河南洛阳的金刀王家。金庸先生借令狐冲之口表达了对洛阳王家的评价“令狐冲骂道:‘金刀王家还自夸侠义道呢,却如此狂妄欺人,当真卑鄙之极。’”。王家祖孙三代,表面上是为了查清林震南的死因,但举手投足之间无一离得开《辟邪剑谱》,实际上只是为了谋夺林家的《辟邪剑谱》而已,手段卑劣且不高明。这便是林平之一家的亲戚。
2013年大陆版林平之2.游坦之家世
聚贤庄之战虽然是萧峰人生中的重要一役,但是金老爷子在描述聚贤庄本身时并没有着墨多少,只是说他“家财豪富,交游广阔,武功了得,名头响亮,但在武林中既无什么了不起的势力,也算不上如何德高望重……”,可以看出,聚贤庄与福威镖局一般无二,是个武林中的中产阶层。
但是游氏兄弟却做了很多江湖豪杰不敢做也做不出的事:与萧峰为敌。他们遍撒英雄帖,广邀天下豪杰相会与聚贤庄,为的是要擒杀萧峰。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游氏兄弟都有点没脑子的样子。文中交代“原本请不到这许多英雄豪杰。那薛神医却是人人都要竭去与他结交的。……请贴上署名是‘薛慕华、游骥、游驹’三个名字,其后附了一行小字:‘游骥、游驹附白:薛慕华先生人称『薛神医』。’若不是有这行小字,收到贴子的多半还不知薛慕华是何方高人,来到聚贤庄的只怕连三成也没有了。”
首先,遍撒英雄帖不是他们自己的行为,而是与薛神医薛慕华联合发的,大家要来也基本上是看了薛神医的面子,而且文中隐隐透露出是薛神医主动找上游氏兄弟的,有可能仅仅是为薛神医提供一个聚会场所而已。薛神医是主办方,游氏兄弟是承办方。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哥俩真的可以说是榆木脑袋,他们的思维逻辑存在严重的缺陷,而这种不懂变通之道的缺陷思维却又一滴不落的传给了他们的儿子游坦之,导致游坦之后来的悲剧。书中交代,在两兄弟的兵器为萧峰所夺之后,“游氏兄弟脸如土色,神气灰败。游骥叫道:‘兄弟,师父说道:『盾在人在,盾亡人亡』。’游驹道:‘哥哥,今日遭此奇耻大辱,咱从前儿俩更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两人一点头,各自拾起自己兵刃,一刀一枪,刺入自己体内,登时身亡。”先不说这哥儿俩盲听盲信师父的话这种愚忠的思想,就是真的要死也先看看战况再说嘛,彼时双方交战正酣,胜负未分,鹿死谁手也尚未可知,而且就后来事情的发展来看,萧峰为救阿朱而身受重伤,被萧远山救走,这样看来,游氏兄弟也不算完全落败,兵器也能失而复得,何苦非死不可呢。
演义小说里也有类似“盾在人在,盾亡人亡”一说的故事,唐高宗李治时期,尉迟恭尉迟敬德为搭救薛仁贵而连夜进京累死乌骓马,犯颜直谏,但高宗皇帝避而不见,敬德一怒之下震断紫金鞭,想起师父交代的话“马在人在,鞭毁人亡”,以头触柱而死。两者相比之下,正应了太史公那句话:“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游氏兄弟死的不分情由,而尉迟敬德则是为了国家大义。
2003年大陆版游坦之3.性格决定的命运
林平之与游坦之可以算是一类人,他们有着相似的中产阶层的家庭出身,有着或暴躁或阴险或愚钝的长辈,有着同样的旦夕之间家破人亡的悲惨经历,有着同样选择以极端方式复仇的行为方式,当然也有着及其类似的悲惨结局。
自古言道“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报此血海深仇本也无可厚非。历史上项羽、勾践报仇的故事也被写成了“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经典,但是林平之与游坦之却都是被仇恨冲昏了头脑,蒙蔽了心眼,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极端的方式来达到的自己的目的,但是造化弄人,两人的目的终其一生而不可得,林平之圉于“嗔”,游坦之陷于“痴”,不可自拔。
林平之最初是有侠义道德的,如果没有遭逢大变,也许真的会像他双亲期待的那样顺风顺水的生活下去,说不定还能在江湖上得一个林少侠的名头。在小酒馆中见到余沧海的儿子余人彦和徒弟贾人达调戏岳灵珊假扮的萨宛儿,林平之见义勇为仗义出手。即便是在后来的逃亡过程中,林平之的心中也还侠义精神尚存,男儿傲骨俱在。有三件事可以说明,第一件是“不以恶小而为之”。在逃难的路上饥渴难耐,见到路边的龙眼,本想摘来充饥,但是随即想到:“‘这些龙眼是有主之物,不告而取,便是作贼。林家三代干的是保护身家财产的行当,一直和绿林盗贼作对,我怎么能作盗贼勾当?……’他幼禀庭训,知道大盗都由小贼变来,而小贼最初窃物,往往也不过一瓜一果之微,由小而多,终于积重难返,泥足深陷而不能自拔”。第二件是“童叟无欺”。他不意偷取路边的龙眼,便想到去村中乞讨食物,却被一农妇连打带骂地欺辱,当时“林平之大怒,斜身一闪,举掌便欲向她击去,陡然动念:‘我求食不遂,却去殴打这乡下蠢妇,岂不笑话?’硬生生将这一掌收转,岂知用力大了,收掌不易,一个踉跄,左脚踹上了一堆牛粪,脚下一滑,仰天便倒”。第三件是不趁人之危。在南昌的福威镖局分局中,他本来有机会将睡着的青城派弟子吉人通和申人俊杀了报仇,此间经历了一连串的心理变化,先是心想:“报仇雪恨,正是良机!”,次后心想:“一剑一个,犹如探囊取物一般。”,复后又想:“我此刻偷偷摸摸的杀此二人,岂是英雄好汉的行径?他日我练成了家传武功,再来诛灭青城群贼,方是大丈夫所为。”由此可见,初时林平之还是想要做一个光明磊落铮铮铁骨的大丈夫的。
但是后来一连串的经历彻底击溃了他内心的防线与底线,余沧海的追杀,木高峰的凌辱,大师兄光芒的压制,同门师兄弟的排挤,岳不群的设计、利用、陷害与谋杀,林平之终于选择了一条通往疯狂之路。他毅然挥刀斩断男人最根本的尊严,自宫练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惊杀余沧海,剑斩木高峰;投靠左冷禅,狠杀岳灵珊。金庸在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三观正常之人在面临诱惑与压迫时,在欲望驱使下的自我放逐与自我毁灭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林平之的三观尽毁,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幅阴险可怖的嘴脸,却又偏生长得可以靠脸吃饭。
游坦之相比林平之更加不如,他原本就是一个不学无术、顽劣不堪的富家子弟,“游驹见子不肖,顽劣难教,无可如何,长叹之余,也只好放任不理。是以游坦之今年一十八岁,虽然出自名门,却是文既不识,武又不会”。而且相比林平之而言,游坦之的三观则要模糊了许多,这倒不是说金庸先生写的模糊,而是游坦之的三观本就模糊,也基本上可以说这是个没有三观的人。
首先,游坦之的复仇是基于一种强盗逻辑。他一厢情愿地认定萧峰是他的杀父仇人,但是却从来没有考虑过他的父亲是怎么死的。他的父亲并非直接死于萧峰之手,而是在被萧峰夺了兵器之后,因为其师父一句“盾在人在,盾亡人亡”的话而自杀身死,这并不足以把杀人的罪过归在萧峰身上;况且,大闹聚贤庄一事,本身就是因为游氏兄弟不甘寂寞,要在江湖上讨个名头,是他们商议怎么杀萧峰在先,萧峰迎战在后;更何况,假如当时萧峰一着不慎,真的被群雄杀死,这账又该怎么算?本欲杀人者死于自己之手,被杀者反倒成了罪魁祸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
就像有人走在路上,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这人气愤不过,去踢石头一脚,反又震得自己脚疼,难道这罪过全然都是石头的?石头并没有主动前去绊此人,石头也没有主动招此人前来,是此人自己走路不小心且度量狭小,非要跟块石头较劲。再假若有人好端端走在路上,被一群恶狗围攻,这人将群狗驱散,其中一狗觉得没能咬此人一口,以后无颜再继续在家畜界混下去,羞愤自杀身亡,难道要让此人给狗抵命不成?
其次,游坦之是一个地道的好色小人。他的复仇是从宋辽边界中假扮难民偷袭萧峰,往萧峰脸上扔生石灰包开始的,金庸当即评道“这是江湖上下三滥盗贼所用的卑鄙无耻之物”。背后偷袭从来都是被英雄好汉所不齿的勾当,而游坦之却毫无这种意识,这是游坦之的第二次出场,实际上则是他的第一次真正露脸,就是这幅三观极其不正常的嘴脸。他的卑鄙无耻到后来变得益发可怖可恨,大战少室山时,身为丐帮帮主的游坦之与星宿老怪丁春秋对打,但是并不是凭着内力或者招式上的真功夫,而是互施毒法,又用各自派中兄弟的身体前去破解,其丑恶嘴脸与欺师灭祖的丁春秋一般无二。是以“丐帮弟子见帮主突然使这等阴毒武功,虽说是被迫而为,却也无人不感骇异,均想:‘本帮行事,素以仁义为先,帮主如何能在天下英雄之前,施展这等为人不齿的功夫,那岂不是和星宿派同流合污了么?’”江湖决斗不比行军打仗,排兵布阵讲究兵者诡道奇正相合,江湖决斗则要讲究个光明磊落襟怀坦荡。
也就是从这次复仇开始,游坦之的人生发生了第二次转折,因为他见到了阿紫。他见到阿紫的第一眼,便被阿紫的美貌所吸引,念念不忘,想着再见一面。等到再见之时,“突然之间,游坦之喉头发出‘荷荷’两声,也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力道,犹如一豹子般向阿紫迅捷异常的扑了过去,抱着她小腿,低头便去吻她双足脚背”,契丹兵见阿紫受惊,上前来拉他,“但他双手牢牢抱着,死也不肯放手”,即便是在契丹兵的围攻之中,“游坦之仍是不理,便齿并不用力,也没咬痛了她,一双手在她脚背上轻轻爱抚,心中飘飘荡荡地,好似又做了人鸢,升入了云端之中。”此刻的游坦之,怕是早已将杀父之仇抛诸脑后,心里想的完全都是如何讨得阿紫的欢心,如何得到阿紫的正眼相看,如何抱得美人归……
最后,他也从来没有坚定的意志。“他初见萧峰时,尚有一股宁死不屈的傲气,这几日来心灵和肉体上都受极厉害的创伤,满腔少年人的豪气,已消散得无影无踪,听阿紫这么说,当即连连磕头,当当直响,这位仙子般的姑娘居然称赞自己磕头好听,心中隐隐觉得欢喜。”从此以后,游坦之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阿紫展开的,甘愿被阿紫做成铁头怪物,以杀王语嫣来胁迫要求带走阿紫,为帮阿紫复明而献出自己的眼膜,被全冠清和阿紫利用当上丐帮的傀儡帮主,为救阿紫不惜出卖丐帮改投星宿派门下,再也没有了报仇的念想。
也许游坦之对阿紫的痴恋令很多人唏嘘不已,但是却并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同情,因为他们之间从没有真爱,他一生之中最高的理想,就是博得一个歹毒少女的欢心,为她杀人放火或残害自身都在所不计。爱上一个人并没有错,错的是他那种见不得光的爱情方式。他自认为他对阿紫是真爱,但是他那卑鄙小人的行径,却倒侮辱了爱情的神圣与光辉。爱情可以是温柔缠绵如段誉之于王语嫣、虚竹之于梦姑;也可以是轰轰烈烈,如阿朱之于萧峰、盈盈之于令狐冲;但绝不是卑鄙无耻,如游坦之之于阿紫、康敏之于段正淳。
林平之与游坦之都自以为练成绝世武功就可以报仇雪恨了,最后绝世武功倒是练成了,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而报仇雪恨倒是另一回事了。林平之终于练成了武林中抢红了眼的辟邪剑法,失去的则是作为男人的尊严和妻子;游坦之虽然练就冰蚕毒掌、少林派的《易筋经》和星宿派的腐蚀毒,失去的则是武林人中的同情、自己的良心和他一生至爱的人。林平之的直接仇人是余沧海和木高峰,但是真正将他逼上一条不归路的最大仇人则是岳不群。虽然林平之最后杀了余沧海和木高峰,但是对于岳不群却始终是无可奈何,这算是报仇了吗?游坦之则一开始就没想明白到底仇在何处,仇人是谁,最后竟然见了萧峰要躲着走。这似乎成了一个无解的命题:不学好武功怎么报仇?但是话又说回来,报仇只需要武功吗?武功高就一定能报仇,武功低就一定报不了仇吗?萧氏父子的武功可谓冠盖天下,即便扫地神僧也不得不由衷地称赞一句“好俊的功夫!降龙十八掌,果然天下第一。”但是后果怎么样,还不是萧远山与慕容博握手言和了?写出《九阴真经》的黄裳在徽宗年间也可以说是天下无敌,但到头来怎么样了,还不是连仇人都找不到了?小尼姑仪琳的武功怕是连岳灵珊都不如的,最后却竟然阴差阳错的手刃岳不群,师门大仇得报;韦小宝也没有多少武功,却最终也能够射杀风际中,逼死郑克爽。报仇这回事,向来与武功有关,也向来与武功无关。
4.不得不说的另一个人
林平之与游坦之的另一相似之处就是这二人的结局都是瞎了眼睛,林平之是因为在斩杀木高峰时,被木高峰驼背中的毒液射进了眼睛,没能及时医治而盲,游坦之则完全是因为痴恋阿紫将自己的眼膜给了她。
林平之、游坦之、阿紫俱是盲眼之人(虽然阿紫的眼睛是倪匡代写时给弄瞎的,金庸在后来修订《天龙八部》时也作了别出心裁的处理,但最后还是把眼睛还了回去,成为一个盲眼之人),这是因为他们要一双肉眼已经没用,他们心中的世界已经完全扭曲。心眼既盲,肉眼何用?若说阿紫是相对于游坦之而言独立存在的一个个体,倒不如说阿紫是他的心魔,是他内心深处魔性的外在体现,这也恰如《辟邪剑谱》和岳不群之于林平之。人的一生都在与心魔做斗争,大部分人都失败了,最终不得不与心魔同归于尽,如林平之和游坦之,或者不得不在连续的挫折与苦难中选择平庸与放弃,或随波逐流或苟且偷生;但也有那么少部分人,最后终能以大智慧降伏其心,得道解脱。这个人便是谢逊!
谢逊与林平之和游坦之经历类似,但最终结果却大不相同。他最初也是一方豪富,急公好义;也是突遭变故,被师父成昆奸妻杀子;也曾经滥杀无辜,大肆屠戮;也是瞎了双眼,被关在少林寺地牢。但是,谢逊是个可怜又可敬的人物,我们竟然无法恨起他来,而且他最终也得到了众多仇人的宽恕与原谅。即便是金庸也替他欢喜道“谢逊文武全才,于诸子百家之学无所不窥,一旦得渡厄点化,立悟佛家精义,自此归于佛门,终成一代大德高僧”。
谢逊虽瞎,但他看到了所有人都看不到的东西,当年在冰火岛周芷若暗杀与毁容殷离、放逐并嫁祸赵敏的伎俩只有这个瞎子看透了,并画在了少林寺的地牢里。谢逊虽瞎,但是在冰火岛上面对波斯明教的围攻,毅然放弃自己与紫衫龙王黛绮丝——也就是金花婆婆——的个人恩怨,即便是金花婆婆也对他肃然起敬。谢逊虽瞎,最终却选择饶了成昆的性命,“成昆,你杀我全家,我今日毁你双目,废去了你的武功,以此相报。师父,我一身武功是你所授,今日我自行尽数毁了,还了给你。从此我和你无恩无怨,你永远瞧不见我,我也永远瞧不见你”,然后出家为僧。谢逊本来手握屠龙刀,一身武艺,可以在江湖上为所欲为,但是他却真正的做到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需要的是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常人没有谢逊的际遇,却也修不得成佛,因为常人修佛需要的更多的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恒心与毅力。
骆应钧版谢逊游坦之的人生悲剧是注定了的,他从来就没有过正确的三观,即便是他的爱情观也是扭曲的。但是林平之是可惜的,他的堕落是自己选的。他一开始也是拥有凛然正气与不屈傲骨,但这些都在一次次的打击之下沦落殆尽、荡然无存。他的底线不够坚定,品质不够坚毅,虽有一身傲骨,但终究撑不起自己复仇的目标与梦想。人的本事低微、武功不济、境遇坎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良知的泯灭,道德的沦丧,底线的丧失。没有智慧与坚毅支撑的傲骨,注定了是个悲剧。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多多少少有那么点林平之、游坦之与谢逊的影子。面对一些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还未来得及建立三观的突发状况,我们也会手足无措,也会慌不择路,也会投机取巧,也会偏执极端。但是,人生的分水岭也就此显现。有的人从未反思自己的思维逻辑中存在的缺陷,固执的要将一条路走到黑,最终也只会落得个游坦之的下场;有的人一开始还在坚持,但是面对着自己内心的欲望、周围的诱惑、以及外界的压力,终究还是放弃了自己的底线,三观尽毁一败涂地,正如林平之一般;还有一些极少数的人,他们也曾经犯下过滔天罪孽,但是心底的良知从未泯灭,原则与底线也不曾抛弃,最终以大智慧开释而降伏其心,放下屠刀,顿悟成佛,他们是谢逊,是令江湖闻风丧胆又肃然起敬的金毛狮王。
参考文献:
1.金庸《笑傲江湖》,1967.
2.金庸《天龙八部》,1963.
3.金庸《倚天屠龙记》,1985.
4.豆瓣小组“游坦之与林平之”,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1056778/
5.《荆棘“之”路——林平之与游坦之》http://culture.163.com/05/1201/10/23SN3EOD00280004.html
6.林平之与游坦之的百度百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