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稻盛哲学与《道德经》——小国寡民

稻盛哲学与《道德经》——小国寡民

作者: 张室白 | 来源:发表于2018-07-06 23:24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80章中提及“小国寡民”的概念,引起不少争论,我不敢说误解,因为“道可道,非常道”。很多人觉得老子主张“退化”,将全球化分裂成小国寡民。当然,这个理解也不为过,毕竟从生态的角度来说,小国寡民确实好过全球化,因为无论怎么天人互益,人口过多的现状本身已经导致了生态失衡,这是根本。也就是说,老子所主张的小国寡民实则是在一定面积之内将人口限定到一个合适的程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社区。

    那么为什么要推行社区制呢?设想,在一片1000平方的土地上,人口仅10人,大家盖房子,劳作都有空间,利用生态却不破坏生态。如果同样的土地上有100人口呢?势必导致资源不均衡,进而引发战争。OK,对于“小国寡民”的阐述就此打住,不做拓展。

    先生在这一章所提及的阿米巴制度,和老子提出的小国寡民有众多异曲同工之处。一个部门好比一块土地,人数少做不完事情,人数多则会引发战争或者引发惰性。那么如何达到这个平衡呢?用数字化经营!单位时间X能力X热情=单位时间的效率,通过不断提升能力来提升单位时间效率,并且不断调整部门参与人数,来达到营销最大化、费用最小化的目的。那么“人均耕种面积”根据“耕种效率”同步提升,物质精神的双幸福由此体现了。

    进一步分析,为什么在能力之后还需要考虑“热情”的参数呢,这个“热情”不能单纯地以情绪上的“热情”来作解释,这个“热情”体现的是哲学,是“作为人何谓正确”的外在体现。公司是一个大的阿米巴,而各个部门则是小的阿米巴,真正能够稳定人员的不是公司,而是部门;真正能够留住人的是文化。不考虑文化因素落地阿米巴,结果只能是培养出一批缺乏灵魂的超能力者,少了文化的根基,人是没有归宿的,没有归宿自然谈不上“对工作的热情”,也自然谈不上人格提升了。

    一家百年企业,所看重的不是顺风顺水的时候能获得多少财富,而是身处逆境的时候能坚持多久。顺逆之变如同阴阳并存,固然存在,若只是顺境红极一时,逆境销声匿迹,算不上好的企业。如何在逆境中迎难而上,看的就是企业文化,员工扎根在企业文化之中,与企业共患难,与企业共享福。才称得上真正的百年企业。

    小国虽寡民,但个个都以一当十,民众强则小国强,小国强则天下平。《大学》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稻盛哲学与《道德经》——小国寡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ri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