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稻盛哲学与《道德经》——虚极之境

稻盛哲学与《道德经》——虚极之境

作者: 张室白 | 来源:发表于2018-07-17 23:55 被阅读0次

    稻盛哲学与《道德经》

    ——虚极之境

    稻盛哲学最终还是讲到了所有哲学的根本——修炼。真正的哲学根本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如何去悟?必须心无杂念,“如灵猫捕鼠”一般。也就是说,修炼本身就是一个排除杂念的过程,因此,心无杂念则是证得大道。

    先生讲到佛陀悟道的情景,这不由让我想起道家修炼的其中一个境界——元婴。修炼到元婴的境界,入定之后,身体的感官和认知能够如同婴儿一般,心无杂念地感知这个世界,抛开主观认知看待的事物才是最本质的东西。《道德经》中如是讲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我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讲的是老子自己的修炼心得,他说,冥想到极虚的境界,让自己保持在极静的状态,断绝自己的一切思维去感知这个世界,世间万物竞相生发,但是我看到的却是他们在回归本源,所以芸芸众生,最终都将回归到它的根本,回归到了根本叫做静,静的状态是生命的起源。

    这句话讲的太好了,其实先生讲“作为人何为正确”从悟道的高境界来说,就是做人该做的事情。人也是自然界的产物之一,虽然人有思维,但是人也是带着使命而来,因此先生说这句话的本质是要人认清楚自己的使命,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要有非分之想。然后完成循环往复的这一生,这叫成功。因此,我们去看,成功的人往往都只做好了一件事,他把这个当成了自己的使命。而想要在这个纷扰的世界坚守本心,这是相当难的,因为这个世界诱惑太多,所以工作本身就是一场修行,让你心无杂念地做好一件事情,而“心无杂念”就是虚,如果心中是“实”的,被各种各样的念头充斥着,人会止步不前,只有心中“致虚极”了,才能包罗万象,才能融会贯通。当然,这个虚不是零,不是什么都没有,虚是一种道的境界,看似没有,但其中有物,其中有物,不可名状。说白了就是我只知道这么一个方向,其他一概不知,这就是心无杂念。

    先生将之概括为“动机至善,私心了无”,真的是把深奥的大道,讲的这般通俗易懂,没了私心自然心里就空了,没有杂念,走入人生正道。

    稻盛哲学与《道德经》

    ——虚极之境

    稻盛哲学最终还是讲到了所有哲学的根本——修炼。真正的哲学根本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如何去悟?必须心无杂念,“如灵猫捕鼠”一般。也就是说,修炼本身就是一个排除杂念的过程,因此,心无杂念则是证得大道。

    先生讲到佛陀悟道的情景,这不由让我想起道家修炼的其中一个境界——元婴。修炼到元婴的境界,入定之后,身体的感官和认知能够如同婴儿一般,心无杂念地感知这个世界,抛开主观认知看待的事物才是最本质的东西。《道德经》中如是讲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我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讲的是老子自己的修炼心得,他说,冥想到极虚的境界,让自己保持在极静的状态,断绝自己的一切思维去感知这个世界,世间万物竞相生发,但是我看到的却是他们在回归本源,所以芸芸众生,最终都将回归到它的根本,回归到了根本叫做静,静的状态是生命的起源。

    这句话讲的太好了,其实先生讲“作为人何为正确”从悟道的高境界来说,就是做人该做的事情。人也是自然界的产物之一,虽然人有思维,但是人也是带着使命而来,因此先生说这句话的本质是要人认清楚自己的使命,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要有非分之想。然后完成循环往复的这一生,这叫成功。因此,我们去看,成功的人往往都只做好了一件事,他把这个当成了自己的使命。而想要在这个纷扰的世界坚守本心,这是相当难的,因为这个世界诱惑太多,所以工作本身就是一场修行,让你心无杂念地做好一件事情,而“心无杂念”就是虚,如果心中是“实”的,被各种各样的念头充斥着,人会止步不前,只有心中“致虚极”了,才能包罗万象,才能融会贯通。当然,这个虚不是零,不是什么都没有,虚是一种道的境界,看似没有,但其中有物,其中有物,不可名状。说白了就是我只知道这么一个方向,其他一概不知,这就是心无杂念。

    先生将之概括为“动机至善,私心了无”,真的是把深奥的大道,讲的这般通俗易懂,没了私心自然心里就空了,没有杂念,走入人生正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稻盛哲学与《道德经》——虚极之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sn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