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详注《随园诗话》(1143)

详注《随园诗话》(1143)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3-09-26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十三·一一】

常州李检讨英,字芋圃,余甲子科所得士。为人醇古淡泊,一望而知为君子。年老乞归,掌教六安州,过随园,宿十日去,竟永诀矣!卒无子。《归雁》云:“清秋雁声落屋檐,春早急去程期严。此邦之人非汝嫌,高飞冥冥去且。稻粱虽谋退亦恬,江湖暑湿难久。吁嗟物性尚避炎!”《春深》云:“春深淹久客,门掩即山家。闷遣摊书坐,吟耽倚杖斜。晚风敲径竹,微雨润窗花。不觉苍苔暗,深林已暮鸦。”《僻处》云:“僻处无喧嚣,闲中耐寂寞。一卷味可耽,双屐懒不着。荏苒春将残,东风卷罗幕。庭前碧桃花,迟开亦迟落。”

李英(生卒年不详),字御左,一字蓣圃(本书作芋圃),晚号蠡塘。乾隆九年(1744)江南乡试举人,乾隆十年(1745)进士。授翰林院检讨。

检讨,音jiǎn tǎo,古代官名。掌修国史,唐宋均曾设置,检讨品级为从七品,次于编修正七品。明清时属翰林院,常以三甲进士出身之庶吉士留馆者担任。

甲子科,指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年江南乡试。时袁枚任沭阳县知县,受聘担任乡试分校官,共推荐录取举人七人。

六(lù)安州,今安徽省六安市,别称“皋城”、“皖西”、“六安州”。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淮南王安、衡山王赐谋反案发,二王自杀。是年,汉武帝取衡山国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改衡山国为六安国,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始,沿用至今。东汉时,置六安县。北宋重和元年(1118),升六安县为六安军,直属淮西路。元代,置六安州,庐州路领六安州、六安、霍山和舒城县,治所合肥。明洪武初,废六安县入州属庐州府。雍正二年(1724),六安州为直隶州,领霍山县。1912年,六安州改县。1949年1月,六安县解放,其城区新设六安市。4月,设立六安专区。1992年12月,六安市与六安县合并,称六安市(县级)。2000年3月,撤销六安地区,成立地级六安市。今辖金安、裕安两区和霍邱、金寨、霍山、舒城四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

程期,音chéng qī,释义:1、期限。唐·杜甫《前出塞》诗之一:“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盗侠》:“弟子有程期,适偶贪上人清论,勉副相邀。”2、特定的日期;时间。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二:“风波无程期,所忧动不测。”元·石德玉《曲江池》楔子:“自来功名之事,前程万里,全要各人自去努力,若但因循懒惰,一年春尽一年春,有甚么程期在那里。”明·李东阳《代衍圣公谢修庙遣祭表》:“爰勅有司重加修建,集四方之公帑,阅五载之程期。”

汝嫌,音rǔ xián,“汝嫌”即“嫌汝”,嫌弃、厌恶你的意思。唐·韩愈《送穷文》:“惟我保汝,人皆汝嫌。”唐·杜荀鹤《春来燕》:“我屋汝嫌低不住,雕梁画阁也知宽。”

佥,音qiān,在此指调动官职,多指升职。《清平山堂话本》:“除佥杭州判官。”本条诗话中“此邦之人非汝嫌,高飞冥冥去且佥”句,意思是,这里的人并没有嫌弃你,是你自己腾飞高远到别处去且升了职。

暑湿,音shǔ shī,释义:1、炎热潮湿。《史记·大宛列传》:“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暑湿。”唐·韩愈《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重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暑湿则乘其高。”清·王鹏运 《<强邨词>序》:“江干暑湿,不可久留。”

吁嗟,音xū jiē,叹词。《楚辞·卜居》:“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文选·谢朓》:“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李善注引薛君《韩诗章句》:“吁嗟,叹辞也。”释义:1、表示忧伤或有所触动。清·田兰芳《明河南参政袁公(袁可立子袁枢)墓志铭》:“为之铭曰:‘吁嗟袁公,实命世雄。懋厥大德,艺靡不工。’”陈毅《感事书怀》诗:“吁嗟我与汝,沧海之一粟。”2、表示赞美。明·黄溥《闲中今古录》:“至今儿孙主沙漠,吁嗟赵氏何其隆!”清·黄遵宪《纪事》诗:“吁嗟华盛顿,及今百年矣。”3、表示哀叹、叹息。《孔子家语·执辔》:“民恶其残虐,莫不吁嗟。”汉·王符《潜夫论·救边》:“一人吁嗟,王道为亏。”《红楼梦》第三五回:“那鹦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黛玉素日吁嗟音韵。”按:本条诗话所引之诗,原书刊印就是七句。疑似漏掉一句。

淹,音yān,本义是浸没。如:淹水、淹没、淹灌。引申指“滞、久留”。如:淹留、久淹、淹滞、淹月(滞留一月)。宋·叶梦得《临江仙·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词:“桂丛应已老,何事久淹留?”

相关文章

  • 详注《随园诗话》(925)

    【原书卷八·三四】康熙戊戌探花傅玉?先生,名王露,年八十余,同在湖船,自诵《陪申尚衣游西湖绝句》云:“正是金牛纪瑞...

  • 详注《随园诗话》(927)

    【原书卷八·三七】或戏村学究云:“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末句趣极。...

  • 详注《随园诗话》(926)

    【原书卷八·三六】孙补山尚书,先以中翰从傅文忠公征缅甸。《见虏氛日恶口号一首付诸同事》云:“军容荼火盛,不戢便成灾...

  • 详注《随园诗话》(923)

    【原书卷八·三一】近日诗僧甚少,余游天台,得梅谷;到净慈寺,得佛裔;游九华,得亦苇;游粤东,得澄波、怀远、寄尘。亦...

  • 详注《随园诗话》(924)

    【原书卷八·三三】吾乡任武承太史,名应烈,出守怀庆。中年乞病,买鉴湖快阁以居,乃陆放翁旧地。作诗四首,和者如云。先...

  • 详注《随园诗话》(932)

    【原书卷八·四五】黄石牧先生以翰林中允,督学闽中,因公落职。吾乡徐文穆公,荐举博学鸿词,与余同试保和殿。先生年过七...

  • 详注《随园诗话》(934)

    【原书卷八·四九】余行路见远树,疑为塔尖。高翰起司马云:“平畴见喜塍成绣,远树看疑塔露尖。”每见门神相对,似怒似笑...

  • 详注《随园诗话》(931)

    【原书卷八·四三】儿童逃学,似非佳子弟。然唐相韦端己诗云:“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文潞公幼时,畏父督课...

  • 详注《随园诗话》(933)

    【原书卷八·四七】孝感程蔚亭先生,名光钜,甲辰翰林,出为杭州粮道。有《闺词》云:“东家姊妹与西邻,听说相招去踏春。...

  • 详注《随园诗话》(928)

    【原书卷八·三八】尹文端公妾张氏,封一品夫人,与内廷恩宴。大将军某与忠勇公在上前戏尹云:“张有贵相,十指皆箕斗,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详注《随园诗话》(114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vf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