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作者: 蒋大聚 | 来源:发表于2022-05-28 11:58 被阅读0次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42章。损和益的动态变化,体现了阴阳变化的特点,是一种自然规律,也体现在人的生理健康和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

        首先,损和益是《易经》的2个卦。孔子说:损益之道足以观天地之变,而君者之事已。春生夏长为益,秋收冬藏为损。阳生阴长为益,阳杀阴藏为损。损益之道体现了四季的轮回和万物的生杀。

      《道德经》第48章提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日益是说,学习需要持之以恒,恒乃久,久乃成。但是大成若缺,大患若身,进道若退。修道是修心,追求虚怀若谷。所以为道日损。

      在人事上的损和益,换言之:有得就有失,有舍才有得。人们往往需要来牺牲一些东西才能获取想要的利益。而获得的利益往往不能独享,施之天下,惠及群生才可保全自身。

        从生理健康来看,《内经》有七损八益的说法。在数理上,七为少阳数,八为少阴数。人体的阴是精血,是人体宝贵的营养物质,由纳化水谷精微产生。阳是气火,由运动和气功产生。阳常有余宜损,阴常不足宜益,也就是阳宜动,阴宜静;阳宜用,阴宜养,才可阴阳调和。

      损益的规律还应用于音律。古代圣人以三分损益/五度相生的生律法,创造了五音十二律吕。后来轩辕黄帝又吹律定姓以纪其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yi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