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
蓝盈莹的野心没有错,她只是不适合当队长

蓝盈莹的野心没有错,她只是不适合当队长

作者: 精读君 | 来源:发表于2020-07-09 11:14 被阅读0次

    终身成长词典已上线1322/10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461天

    01

    最近,网络上讨论得最多的综艺,就是《乘风破浪的姐姐》了,每一期更新,都有姐姐上热搜。

    前两天,蓝盈莹还因为“逼哭”吴昕被骂上了热搜。

    起因是在蓝盈莹、黄龄、吴昕三人成团后,队长蓝盈莹为了在第二次公演舞台上能大放异彩,于是提出组乐队的想法,还贴心地将不会乐器的吴昕安排在主唱的位置。

    看似完美的提议,却遭到了导师的质疑,原因是蓝盈莹会乐器,黄龄也会,但吴昕不会,从团体的角度看,这样对吴昕并不公平。

    提议被拒后,不服输的蓝盈莹还想争取一下,于是提出让吴昕在十天内学会一种乐器,这样就可以和大家一起组乐队了。

    她转头对黄龄说:“如果她是弹贝斯,只要在重音上扫就行了,你多帮帮她。”

    黄龄听了果断拒绝:“不可能,我都没法弹。”

    老师也觉得十天学乐器,不切实际。

    这时,吴昕情绪一下子上来,觉得自己拖了团队的后腿,忍不住落泪,甚至绝望到想退赛。

    于是,蓝盈莹就被观众贴上了“太有野心”、“精致的利己主义”等标签。

    其实,与其说是她的野心影响了队员,不如说是她的领导能力还不够。

    蓝盈莹就像我们身边的学霸一样的存在,努力向上,每天都在奋进着。

    团队中也确实需要这样一个人,引导整个团队积极向上。

    但她极低的共情力,其实是身为队长的一个短板。

    她自己也在幕后采访中提到,自己神经大条,常常忽略其他姐姐的感受。

    这看似鸡肋的共情力,实则直接关乎一个团队的绩效。

    因为这种能力,决定了一个团队是否能够带给队员安全感归属感

    队员在团队里感受到了安全感和归属感,才能放下戒备,全身心地投入到提高团队绩效的建设中去。

    02

    豆瓣上有人发帖说,蓝盈莹适合领导整个团队都有野心的人,比如在《得不到的爱情》组里面,个个都优秀,如果她加以引导,团队就能做出不错的成绩。

    但如果碰到一个掺杂了个别比较佛系队员的团队,领导效果就没那么好了。

    其实,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并不是“其他人都要听我的、按我的意思去做”,而是通过共情创建归属感,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发挥了很大的价值,最后得到一个很棒的结果

    比如共情力超强的阿朵,虽然两次组队都没有当队长,但其实一直都在充当队长的作用。

    和宁静、袁咏琳组队时,碰到宁静这样霸气又有一点强势的队友,她会温柔地提建议。

    分词的时候既不否定宁静的选择,又从专业上给予一些中肯的建议,让她找到最舒服的感觉,发挥出自己强大的气场优势

    后来和袁咏琳、钟丽缇组队时,袁咏琳因为不自信,想把队长让给阿朵。

    这时候,阿朵又表现出自己强硬的一面,先是果断拒绝了袁咏琳的提议,接着温柔又有力量地安慰道:“这是你的功课”。

    一句话,允许了队友不自信的存在,语气里却满是对她的期待的信任,哪个队友加入有她的团队,会不感到安心呢?

    人数较少的团队,只要没有刺头,任务的推进都不会太大的问题。

    在《浪姐》里也能看到,三人团很少发生影响团队进度的大矛盾。

    但人一多,就很考验队长的领导能力了。

    比如,《艾瑞巴蒂》组的7人团,每个人都个性鲜明,也很有想法。

    尤其是少奶奶黄圣依和小刺头刘芸,分词会中不停打断队长丁当说话,甚至自作主张给队长分词。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有主意,丁当根本插不进嘴,整个会议可以说是混乱得不忍直视。

    而面对这样的场面,丁当的应对方法却是:“我不知道怎么跟她们沟通,(所以)不想讲话,不想管了,想逃避。”

    于是她就真的不讲话了。

    最后的考核结果可想而知。

    03

    工业设计师彼得·斯基尔曼几年前设计了一项实验。

    他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从一些世界名校召集了一群商学院学生组成若干个4人小组,让每个小组比赛,使用下列材料搭建一座塔,能搭多高就搭多高:

    20根未煮过的意大利面

    1个1米长的透明胶带

    1根1米长的细线

    1颗标准大小的棉花糖

    比赛的规则只有一条:搭建结束时,棉花糖必须放在塔的顶端。

    这项实验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要完成的任务本身,而是实验的参与者:有些团队是由商学院学生组成,有些则是由幼儿园小朋友组成。

    商学院学生在搭建之前,会从战略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审视手头的材料,掂量各种想法并提出深思熟虑、富有远见的各种意见。

    最后从好几个方案中选出那个最有可能成功的来执行,整个搭建过程专业、理性又明智。

    幼儿园小朋友则相反,他们没有进行战略规划,没有分析或分享各自的经验,也没有提意见或做方案,只是挤在一起,互动得既不顺畅也没有条理。

    有的孩子甚至会突然从对方手里一把抓过材料就开始搭建,交流也总是简短而有力:“这儿!不,是这儿!”

    但经过了几十次的实验,结果却出人意料:幼儿园小朋友搭建的意面棉花糖塔平均高度达到66厘米,而商学院学生搭建的平均高度只有不到25厘米。

    组织顾问丹尼尔·科伊尔在《极度成功》这本书中对这一结果解释道:

    商学院学生看上去是在合作,但其实他们是忙于一个被心理学家称为“身份管理”的过程,即弄清楚自己在整个群体中的地位:谁是领导者?可以批评其他人的想法吗?这里的规则是什么?

    他们之间的互动看上去顺畅,但行为却隐含着犹豫、无效率及微妙的竞争,以至于未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即棉花糖相对较重,意面很难固定

    结果,他们搭建的塔经常坍塌,时间还不够用。

    而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身份竞争,他们迅速地行动、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为彼此提供帮助;敢于冒险并留心结果,这些做法帮他们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所以,他们的行动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章法,但是当你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时,他们的行为既有效率,也有效果。

    幼儿园小朋友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比商学院的学生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合作的方式更聪明

    04

    《浪姐》里《艾瑞巴蒂》组最大的问题,其实就和商学院的学生一样,在身份管理上花费太多时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强,也想找机会表达。

    但每个人各有特点,强的方面并不同,大家不愿意为了团队放弃自己的强,最后就导致这个团队很弱。

    而当团队陷入僵局时,身为队长的丁当却因为“怕得罪人”、“没人听我的”等原因而逃避不说话或者和许飞窃窃私语,这是团队管理的大忌。

    其实,为了控制局面,丁当至少有五六套应对方案。

    比如,先肯定大家的好意,再提出要求:我知道大家都想赢对不对?既然选择相信我,就让我来帮大家放在最能发挥各人优点的位置上,好不好?

    这样的表达,一方面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团队释放归属感信号。

    归属信号是在群体里创造安全联系的行为,它的功能就是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在这里安全吗?我们与这些人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有任何潜藏的危险吗?

    很多人觉得,团队的安全感并没有多重要,就相当于一种情绪天气系统——虽然能察觉到,但却没什么影响。

    事实上,安全感是建立一种强文化的基础。

    《极度成功》一书中提到一个负面角色实验,实验人员让一名表演者尼克在不同的团队中,扮演破坏团队绩效的3种负面角色,并评估团队最后的绩效。

    这3个负面角色分别是:咄咄逼人、目中无人的离经叛道者,不求上进者和消沉沮丧爱泼冷水的人。

    结果发现,他的行为几乎使得他所在的每一个小组的整体绩效都下降了30%~40%。

    只有一个小组例外,不管尼克扮演哪种负面角色,这个小组都表现得非常好。

    因为这个团队的领导者乔纳森,总能轻松化解尼克的负面影响,并使每个人都专心致志地朝着目标前进。

    比如,尼克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样子时,乔纳森则身体前倾,时而开怀大笑,时而面带微笑,从未流露出轻蔑的态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缓和气氛,把尼克可能造成的危险排除在外。

    紧接着,乔纳森话锋一转,提出一个把大家兴趣都调动起来的简单问题,然后认真倾听并回应。

    结果,整个团队的能量水平提升了,每个人都开诚布公地分享自己的想法,激发出了一系列洞见与合作,促使整个团队迅速而稳健地朝着目标前进。

    乔纳森的行为并不强势,他的行为与其说是为他人创造表现的条件,不如说是营造一种关键特征非常明确的环境,这种特征就是:我们紧密相连

    他的团队之所以更成功,不是因为团队成员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更有安全感。

    好领导,业务能力不必最强,但他一定具备把个体联合起来,创造1+1>2的团队绩效的能力。

    认真看《浪姐》你会发现,这个综艺选秀节目中,处处透露着职场的真相。

    观人如观己,与其在线吐槽姐姐们的表现,不如透过这个节目,反思一下我们的职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蓝盈莹的野心没有错,她只是不适合当队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yj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