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造特权瞬间
颁奖典礼上,主持人对受奖人的颁奖词就是在制造特权瞬间。观众会根据颁奖词去寻找受奖人更多值得赞颂的地方。也就是说在肯定人物的已定形象时,人们会寻找更多依据去填充这个已定的人物形象。这也说明特权瞬间有一叶障目的作用。同样的方法,也可用于不同场景,引导人的消极和积极思考。
2、怎样控制买买买的行为?
双十一狂欢购物,总让人忍不住剁手。最好的方法是先把它放在购物车里,过段时间再去理会。利用间隔时间,减少注意力。这样购买欲望就会减低不少。因为对自己主动靠近的东西,人们会分配更多注意力。
3、怎样利用“突出效应”,提高销售业绩?
鸦雀无声的课堂,人们的注意力会被突然的铃声牵引。这是因为铃声打破寂静,制造了突出效果。同样的道理,商家会把最主要的产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利用突出效应,第一时间吸引客户的注意力。商店橱窗上物品的摆放原则,也是如此。
4、背景信息的作用
心情烦躁的时候,一首舒缓轻快的背景音乐能改善心境。电脑的桌面背景图也能影响心情。看书学习的时候,安静的环境必不可少。因为环境安静,没有了背景信息的干扰,人的注意力才会更集中。这些看似不予理会的信息,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5、注意力吸铁石
拿到合影照片的第一瞬间,人们普遍会首先关注自己,表情如何?服饰搭配如何?因为对自我的关注是永恒的注意力吸铁石。广告文案善于利用这原理,将人称换为“你”,一下子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提前进入预热阶段,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
6、未完待续
古代章回体小说喜欢在重要情节处戛然而止并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这样一下子吊起读者的胃口,有恨不能一口气全读完的冲动。现在的追剧也是这个感觉了。其实就是利用注意力原则,留下悬念,吸引观众。这方法,也可用在课堂上。
7、比喻引发联想
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就善于利用“空头支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枷锁”、“物质匮乏的孤岛”等精心设计的比喻,引发人们的联想,带来令人信服的说服力。现在读来仍荡气回肠,震人心魄。这就是措辞的力量。
8、从简单处入手
晨跑第一步,就是穿上跑鞋,走出户外。写作第一步也是马上动笔,立刻写就是了。越是简单的问题,大脑的积极性越强。所以餐馆的菜单最适宜配上赏心悦目的图片,加上简单易懂的文字。这样不仅愉悦顾客心境,还能增加订单量。
9、积极情绪的力量
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老年人的幸福感通常比年轻人强,是因为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积极方面。积极的情绪能培养人的乐观精神,凡事往好处想,心境改变,处境也会随之改变。
10、善打亲情牌
班上一孩子生病住院,医疗费用太高,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我们先是班上自主捐款,又学校内募捐,依然所得甚少。后来大家一起发动自己的父母亲人,朋友老师同事,并一起转发水滴筹。很快,这笔费用就筹到了。这就是善打亲情牌的作用,利用亲人意识和团队归属感,激发人们团结互助的力量。
11、共同创作,打造联盟
迪士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评为“世界最佳设计”,是因为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直接将人们踩出的小径铺设为人行道。这就是邀请消费者一起进行创作,共同打造作品的例子。人们对共同创作出的东西总含有深深的感情,这一原则可用于运营、销售、建筑等各领域。
12、先拉关系再做事
初进财富进化营时,我长期潜水。偶然间和女侠大大多聊了几句。然后,她直接给我语音通话。这让我受宠若惊。后来在她的推荐下做了副排、排长。有啥问题也会毫不避讳就直接向她咨询。这就是典型的先拉关系再做事了。只有提升对彼此的喜好程度,得到对方的更大支持,做起事来才会更得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