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安科文为了写这篇以自己初恋为内容的中篇,翻箱倒柜从书柜中找出了20世纪90年代的日记,然而,他翻阅了许久,依旧未能寻得一丝灵感。那时的安科文,尚在一所学校默默耕耘,偶尔会在市日报的副刊上发表几首短诗或散文。日记中记录的,竟是些读书心得与感悟,关于日常生活的点滴几乎难觅踪迹,更别提初恋的丝毫痕迹了。安科文不禁疑惑,当初自己究竟为何要写下这些日记,它们对自己而言,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他只好到市图书馆去寻找当初的报刊,以及网上反映当年生活的文章,结果也是一无所获。报刊新闻报道各级整齐划一,如出一辙,比如,列在全市1995年之下的大事目录是:1月20日 正式开通“120”急救电话,“120”急救中心在市第三人民医院成立。8月29日至30日 联合国副秘书长冀朝铸到本市视察。12月19日 市污水处理厂开工兴建。1997年11月竣工。映入眼帘的,尽是关乎全社会的大事记,鲜有提及个人在那个年代的生活点滴与内心感受。仿佛历史的记载中,缺失了人生活的痕迹,只剩下社会发展的轨迹在独自延伸。人,在这个宏大的历史画卷中,似乎不再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而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
在我们这个极度尊崇历史的国度,圣人、奸佞、匪徒等被历史铭记,而广大的普通人,却如同尘埃般被轻轻拂去,不留痕迹。
换言之,作为普通人,我们仿佛从未真正存在,至少在历史的长河中,找不到我们存在的确凿证据。
安克文对自己的发现大为惊异,生活在不经意之中似乎改变了它的模样。
他在忙碌一段时间后,心情大坏,小说写到关键之处再也写不下去了,不但如此,他对自己整个人生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他这一辈子都做了些什么?忙忙碌碌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这些疑问在他脑海里经常挥之不去,以至于开始不思饮食,晚上失眠,经常在半夜跑到阳台上望着黑沉沉的天空一边吸烟,一边发呆。
终于有一天撑不住倒下去了,半夜在阳台上突发胃疼,他疼的满头大汗,用手撑着阳台墙壁打了急救电话,又勉强支撑着出门等到了救护车,在凌晨时分被送往了市第一医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