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眼泪越来越珍贵的时代。
偶尔点开了一篇文章,你可能已经看过了▼。

好多留言都说看哭了▼

看得出留言都在真挚地表达感动▼

在自媒体时代,爆文撩拨的情绪,通常是诱发愤怒、恐惧、焦虑、悲伤……
而这篇文章,克制地描述了这样一件事:
和学生感情甚好的高三班主任,高考后兑现承诺,带领十多个孩子从兰州骑行到上海,完成了一次难忘的成人礼。
为何我们会看得泪流满面?
因为它帮我们表达了勇敢,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没有来得及实现的梦想。
你有没有发现,有一些人其实也很爱谈梦想的。
但聊一阵之后,你会发现什么地方有些不对劲。
Ta谈的并不是Ta的梦想是多么的美,为了实现梦想做出了多少努力……
而是相反的一面:主要表达的是“我为什么没有去实现梦想”。
他其实只是在讨论一种遗憾和原因,为自己现在还没有做出行动寻求一种合理性。
“要不是……我早就……”
“那时候要是……现在就好了……”
给人的感觉是:梦想是过去式,现在是委屈式,未来是无望式。
如果Ta一直归咎于自己,那么Ta正往抑郁症的方向前进;
如果Ta一直归因于环境和他人,Ta就成功活成一枚吐槽怪,人人都在躲避Ta时刻准备倾倒的一堆心理垃圾。
Wake up!醒一醒啦,哥们!(or姐们)
一个百岁老奶奶的故事早就告诉过你:如果梦想没有来得及在17、27、37、47……岁时去实现,那也不要紧,77岁时开始也不晚。
她就是摩西奶奶▼

摩西奶奶的故事可以说就是简单而绚烂。
少女时代,她是贫穷农夫的女儿,家庭中十个孩子中的一个。
27岁时,她是农场工人的妻子,简单地结婚,然后也生了十个孩子。
接下来的时光,都在做母亲和祖母的时光里度过。
直到她76岁,因为关节炎无法继续刺绣,她只好拿起了画笔,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之后的故事也不复杂,她的作品在橱窗里被画商注意到,80岁时开画展▼

就这样从一名农妇,变成了同时代最知名的女艺术家▼

美国纽约州将她100岁生日那天,命名为"Grandma Moses Day”。
她的画清新美丽,洋溢着大家庭的快乐▼

有时是农场的一个片段▼

有时是风景的一个白描▼

有时是孩子们的一个瞬间▼

最近看了介绍她的一本书▼

最触动我心魂的,是如下几个点。
首先是那个很酷、但是她轻描淡写真挚地说出来的(大意):我只是为了喜欢才去画,并不是为了成功。对我来说,我的画在橱窗里落灰的时候,和开画展时,我的心态都是一样的。
其次是,常常有人问她:“80岁才实现梦想,你会不会觉得很遗憾?”。
她很吃惊为什么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说的好像之前的主妇生涯都白费了一样。
她的答案很简单:每个阶段都很满足,都跟随心意而活,做妻子、母亲、祖母的快乐,和绘画的快乐一样多。
她如此回答了,提问的人却似乎不满意。
我想,不满意来源于这样的怀疑:你怎么能一直喜欢当下?你一生的辉煌难道不是成名之后吗?
因为提问的人自己就是这么想的,他只是想印证下自己的价值观。
她的梦想秘籍也很简单,就是:专注且热爱。
最后还有那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有一个叫春水上行的年轻人非常具体地虚心求教:喜欢写作,却一直在医院工作,要不要一咬牙,打碎这份铁饭碗?30岁的从头再来可以吗?
摩西奶奶亲笔回信: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作家渡边淳一。
我想,有关梦想的故事,事实永远胜于雄辩。
那就是,梦想只给那些为梦想铺垫过、行动过、哭过、笑过的人!
想了解更多的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花解语
愿写作路上一起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