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在姑姑家里小住,能看到姑姑的日常育儿。分享我看到的几个点。
关于父母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
上周六参加了一次饭局,姑父的两个同事家庭成员都参加了。席间谈到孩子的教育上学难、工作就业话题。姑父说要全力培养小孩,以后考上985学校。他的另外两位同事的妻子不约而同说小表弟骁骏头脑灵活,是个小大人,其中一个同事还向姑姑请教育儿。不经意的话题,让我开始思考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小表弟和其他两个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头脑中也涌现了几个小片段。
第一个片段,姑父在小表弟轮滑技艺取得进步的时候对表弟说“我们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会有进展,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
第二个片段,姑父在小表弟看了2小时电视后,亲切的唤他“宝宝,你该写作业了/足球联系/外面滑车了” 小表弟很乖巧的关了电视, 专注的去做事情。
第三个片段,我带小表弟去篮球场玩,这小家伙和在读初一的小哥哥玩起了球,期间还有两个七八岁的孩子中间抢球,小个子的他在人群中活蹦乱跳的。
第四个片段,和小朋友交易换卡片,以“一换二”的谈判策略
第五个片段,小表弟每天晚上睡前读物,每天号好奇的问我遇见的字怎么读,说的词语什么意思。
.........

小表弟在我眼里心智要比同龄人大1-2岁,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很强。在读幼儿园时做过两次小主持,平时跳舞表演节目是领跳同学,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模有样。 我姑父和姑姑做对了什么呢? 有什么方法是可复制的呢 ? 以下是我的看法。
姑父和姑姑是本科毕业,有稳定的工作。每天下班之后,除了共同做家务,剩下的时间就是育儿了。姑姑在洗衣服的间隙,通常是姑父陪小表弟看绘本,或者是两个人依偎在一起,看球赛、刷抖音。小孩子的好奇,会问各种问题,我能听到姑父对他的引导,言语温和,没有耐不住性子。到了周末呢 ,两个人出去滑冰,或者攀岩、游泳,生活比较丰富,小孩子可以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新鲜事物,思维就比较活跃。
姑姑比较重视他的组织能力。上周末去游泳,问他想要邀请哪些小朋友一起玩耍,小表弟列了几个名字,姑姑让他自己拿着手机去联系小朋友的妈妈,期间教他礼貌用语,如何组织语言去表达。小表弟刚开始的两个电话特别忸怩,后面就流畅多了。这是我看到的一角 ,创造情景给他学习机会 。
姑姑培养的他的责任和金钱意识。在家里有一个机制,小表弟拖地能得到2块钱奖励,他现在已经存了两百多块钱,记得有一次,姑姑让他去拖地,他说好,你给我两块钱,这时姑姑说,“我给你两块钱是因为你参与家庭劳动给你奖励,希望你把小宝箱(储钱罐)快点存满,你是家里的一份子,家里就有你承担家庭责任的部分,就像爸爸妈妈一样都要拖地。 ”小表弟的情绪缓和,嘴角上扬。
小表弟的时间观念强。这个体现在他和我约定时间去玩,说好的几点钟,他就守着这个时间等我,期间有时间提醒。但是不曾有要提前耍脾气的小插曲发生。生活中我会看见姑姑会和他商量书法课的安排时间,让他选择,电话手表看时间提供提供极大便利。
高质量陪伴不是单纯的不工作全心陪伴,而是在能有的陪伴时间内给于互动性成长,在小朋友好奇心萌芽阶段,陪伴其探索世界,这种陪伴给了小朋友极大的安全感,让他也有底气去探索,去和他人产生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