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前面我说到那位胆子特别大的人教会大伙用火烤熟食物再吃,让我们的祖先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开始向部落文明时代前进。
虽然,人们认识了火,知道了火的广泛用途。但自然界中的火并不是到处都有,随时存在的,再大的森林大火也总有熄灭的那一刻。那要怎么样才能使人们能够时时刻刻都找到火,并用上火呢?
古代神话传说是这样说的: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鸹 ,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
《拾遗记》云:“燧明国有大树名燧,屈盘万顷。后有圣人,游至其国,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
《古史考》云:“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近水则食鱼鳖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使(是)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日燧人。”
等等传说和记载不一而足,说的都是有一位智者,发明了钻木取火,带领我们的祖先走进了史前文明时代。因此,这位智者被后世奉为“火祖”、“燧皇”,《尚书大传》中列为“三皇”之首,以此来纪念其伟大的功业。
然而自古以来,我们的历史记录者们便有一个习惯,就是对那些无法考证的事迹和言论都“归功于圣人”,而历史的真相,便“濛濛若沙尘”,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今天,我尝试着去翻一翻这藏在历史烟尘背后的故事,当然,这肯定也是我的另一番臆言。
当人们发现火的好处之后,便想办法保留下火种,以便需要用火的时候,有火可用。部落里负责保管火种的人叫火正,火正要负责保证火种经年不熄,责任十分重大。如稍有疏忽,火种一旦熄灭,便只能等待下一次天火的出现。
大约公元前4440年左右的一个夏天,燧明国的大雨一直下了很久,最终导致山洪爆发,整个部落都被困在山洞里,没有办法外出捕猎。终于有一天,雨停了,洪水逐渐退去,人们走出山洞,却发现部落领地消失不见了。首领与部落的长者商量后,决定带领部落往北去寻找新的领地。火正用一个陶罐装好火种,随同队伍往北迁徙。
迁徙的队伍翻山越岭,走了大约3个月的时间,走到了现在的河北保定南庄头这个地方,大伙都已疲惫不堪,再也走不动了。于是,大家便决定停下来,就在这里建设新的部落领地。
火正也终于松了口气,找到一个山洞,把火种安置妥当,便坐在洞口看着人们建设新的家园。就在他看得正入迷的时候,一条巨蟒从山洞深处爬了出来,冲着火正张口就咬。火正回过神来,与巨蟒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他拼命的抱住巨蟒的脖子,使劲勒住它,巨蟒卷起长长的身子缠住火正……一时间,洞里灰尘滚滚,巨蟒的尾巴不停地甩在石壁上,隆隆作响。火正死死勒住巨蟒的脖子,两腿用力夹住巨蟒的身子,整个人跟巨蟒纠缠在一起,一刻也不敢放松。终于,就在他感觉快要昏死过去的时候,巨蟒却停止了缠绕,慢慢地从火正身上脱离开来。
过了一会,火正从劫后余生中回过神来。火种!他第一时间便去查看保存火种的陶罐。他发现陶罐已经碎了,火种也未能幸免完全熄灭了。部落刚找到新的领地,马上就会需要火种,而火种却没有了,他恨自己为什么没有保管好火种,恨那该死的蟒蛇……他痛苦地捶打着脑袋,愤怒地捡起地上的石头,狠狠地往蟒蛇身上砸去,一次又一次……直到脱力,靠着石壁,瘫坐下来。恍惚间,他听到一声噼啪的声音。他转头望去,惊喜地发现地上的干柴在冒烟。火!他扑到干柴旁,撅起嘴巴,小心的吹着,红红的、小小的火星开始在木柴上跳跃着,越来越大……
火是从哪里来的?是原来的火种并没有完全熄灭吗?还是苍天可怜他,给了他新的火种?坐在火堆旁,他苦苦思考,仔细回忆之前经历的一切细节。他想得那样入神,完全没有意识到,手上还抓着一块石头,一下一下在地上敲着。他想了很久,怎么也想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突然,他感到手好烫,这才发现手里还拿着块石头,他甩手就把石头丢开。咦?石头怎么会烫?他走过去,用手指感受了一下石头,确定它是烫的。他抓起石头,想起来自己刚才思考的时候,不停的用它在敲打什么。他回到之前坐过的地方,发现那里有一块手掌那么大的石头,上面的灰尘已经被震落干净,他用手去摸那石头,竟然也是烫的!
他想了想,又用手上的石头去敲那块石头,一边敲,一边盯着它们看。终于,他眼里映出了星星点点的火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