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史记散文
“闹剧”真不是闹着玩的!

“闹剧”真不是闹着玩的!

作者: 读女不独 | 来源:发表于2018-03-24 13:03 被阅读7次
    “闹剧”真不是闹着玩的!

    ﹌﹌

    01

    ﹌﹌

    最早,一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在我心里的形象是面容枯槁,可能是“格”竹子累的!而且那时他还是个“反面人物”,唯心主义者。

    之所以形成这个形象,完全是中学哲学课那点儿知识给闹的。

    以后,开始当教书匠以后,我为了让同学们分得清唯物唯心两大派别,就用十二分坚定的口吻斩钉截铁地传道授业:“只要是王夫之说的,就正确(唯物),王守仁王阳明说的就错误(唯心)”。

    因为高中《生活与哲学》就讲到这个程度。证据是:王守仁说“心外无物”。如果断章取义的话,谁都当然把唯心的帽子死死地扣在他头上,毕竟高中哲学选取的内容太浓缩了。

    所以,不知道王阳明大师用什么眼神看我!这么说,其实是自不量力,他大师级人物哪顾得上蔑视我这样屑小之辈?

    ﹌﹌

    02

    ﹌﹌

    世事无常!昨是今非、今是昨非的戏码太多了,大师身上也这么上演!

    心学的力量越来越被人看重,于是我开始走近王阳明。毕竟,我靠教书吃饭,连他到底怎么成一代宗师的前前后后都说不清,怎么用一桶水去灌满50多人的水杯?!

    《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是我这些年买过的几本书之一,现在感觉买的太值了。

    昨晚,读到下面一个让我脑洞大开的一段:(明武宗亲征)八月,王守仁捷报尚未送达北京,明武宗自称“奉天征讨威武大将军镇国公”,于八月二十二日率万馀官兵南下“亲征”。后到达涿州时,王守仁捷报传至,但明武宗仍一意南征。明武宗身边的嬖幸甚至建议将朱宸濠放回鄱阳湖裏,让明武宗生擒,以展示皇帝威信。

    以往,也觉得有些人的成功与不要脸有关系,可已经贵为九五至尊的人了,怎么还用这样的奇思妙想树立个人威信,简直是闹剧么!。

    为了树威,武宗居然堂而皇之地作假。生擒宁王的本不是他,可他就想要在功劳簿上写他的名字,而且让人家王阳明配合他!

    除了作假,他还“贪”得狠。历史上说他很贪玩,先是在宫中模仿街市的样子建了许多店铺,让太监扮做老板、百姓,武宗则扮做富商,在其中取乐。又觉得不过瘾,于是又模仿妓院,让许多宫女扮做粉头,武宗挨家进去听曲、淫乐,后宫搞得乌烟瘴气。最后到底给自己玩死了!

    他贪玩,贪功。历史上,武宗曾御驾亲征,大败蒙古王子,在南征这事上,他觉得自己的功力没怎么发挥出来,战事就让王阳明给结束了。他有些意犹未尽,于是身边的人就给出馊主意:“演一把捉放朱宸濠”的戏让武宗尽兴就好!

    还有,他很“偏”。如果不是他纵容身边的人,那身边嬖幸的男宠们宦官们敢提这样的建议?

    ﹌﹌

    03

    ﹌﹌

    苏轼 的《东坡志林·赵高李斯》这样论述过:“ 鞅 ( 商鞅 )立信於徙木,立威於弃灰,刑其亲戚师傅,积威信之极。”

    立信徙木的故事大伙都知道,“立威于弃灰”就不太熟悉了。

    古时候,殷代对弃灰于道者断其手,子贡认为刑罚过重(我也是这么想的),问他的仲尼老师。

    老师说:“知治之道也。夫弃灰于街必掩人……虽刑之可也。且夫重罚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无离所恶,此治之道”。

    意思是说,能不把家里炉灶里掏出的灰撒大街上,这不是难事,用简单易行的事来教导人远离做坏事,这是国家治理之道。

    这样树立威信与明武宗树立威信的方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威信,是“威”+“信”。只有行事讲“真”,讲“廉”,讲“公”,才能真正地树立起威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闹剧”真不是闹着玩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eq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