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自认不是仁者,还没达到那个境界。可我父亲是。
他能在出差的时候,宁可自己饿着不吃饭,省下饭钱补助给奶奶爷爷买槽子糕。
他能在每人一个咸鸭蛋就饭吃的饭桌上,把自己的那个推给三两口把鸭蛋吃个精光的姥爷他的老丈人。
他不但把要饭的人领到家里,还要求母亲给人家盛碗热汤就贴饼子,理由是:“但凡有一点法子,谁愿意出来讨饭?”
所以,家里家外,大家一致评价他“仁义”。
环顾我们这个大家族,能达到父亲这个境界的人就再也没有了。
按常理,社会上一旦什么稀缺了,人们会拼命追求什么。稀缺的东西如果是风筝,那么大家都是追风筝的人。
但是很奇怪,从古到今,人很多,但“仁”者少。是人们不追求这个么?也不是,大多数人也追求成“仁”,但是却望尘莫及,所以我们歌颂那些仁人志士。
距今整整500年前的1519年,明王朝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宁王朱辰濠叛乱,史称‘’宸濠之乱‘’。
朱辰濠是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后裔,锦衣玉食的他为什么叛乱?用肚脐眼想一下也能猜出来:争皇位!
朱宸濠惦记皇位不是一天两天了。所谓谋定而后动,在起兵之前,他在两条战线做了整整十年的准备:
一条是真刀真枪的明线:
他先是为争皇位积累人财物资源:先后贿赂太监刘瑾及佞臣钱宁、伶人臧贤等,恢复已裁撤的护卫,蓄养亡命,强夺官民田产动以万计,并劫掠商贾。
为了排除绊脚石,他随意杀、逐、幽禁地方文武官员和无罪百姓。
另一条则是暗藏玄机:他想方设法企图以己子入嗣明武宗,以取得皇位,不过不成功。
人做什么事都得有理由和借口,要不然名不正言不顺!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武帝朱厚照这个大顽主西巡归来后,没玩够,想下江南周游天下。
一帮朝臣觉得荒唐:若是那地方闹了蝗灾有了水患请都请不动,现在风平浪静时你偏大动干戈花老百姓的民脂民膏一点也不心疼。于是开始谏阻南巡。
宁王正唯恐天下不乱,于是,义正辞严地以明武宗荒淫无道为借口,起兵了!
所以从他起兵的动机、准备和手段上看,这个宁王不仁义!
02
十年磨一剑,这剑应该很锋利,仗剑而行的人应该可以所向披靡。但可惜他遇到的对手太强悍:人家手里也有剑,而且这剑也已经磨了十多年。
这是把古今中外绝无仅有时有时无若有若无杀人于无形的“软”剑。
老子李耳100多岁的时候,孔子向老子问道。老子人家坐在那里一声不吭,只是张开嘴向孔子伸了伸舌头,孔子不明其意,还是问道。老子又长时间不发话,孔子就等着。老子没办法,又张开了嘴,让孔子看他已经脱落不在的牙齿。
这个时候孔子再不领悟就真成笑柄了:舌是柔的齿是坚的,但最后的结果是牙先掉了,舌头却仍然健在。
柔弱能胜刚强,水能穿石。这道理由王阳明再一次来实践和证明:思想是从不叮当乱响的利器。可就因为思想总是静若处子,那些嚣张跋扈的人就看不起她。
奉旨去福建剿匪的是心学鼻祖王阳明,朱宸濠这个“兵”遇到了一个秀才。当时他心里是不是乐开了花?于是卯足了劲挥起刀剑劈向心学之水。这抽刀断水的结果如何呢?
他会完胜还是完败?
03
宁王准备十年的叛乱,从6月14日起兵到7.26日结束只持续了短短43天。王阳明凭几封书信、文书,几通告示,数千兵力,一场火攻,使朱宸濠大败 ,将士烧死的淹死的3万余人 ,宸濠与其世子、郡王等皆被生擒活捉了。
四十三天说短不短,说长却绝对不长,尤其对于一场战乱而言。王阳明能以四两拨千斤以少胜多以弱制强,堪称奇迹。
在平定宁王的叛乱中立了大功的人里面,有个叫伍文定的,他文武双全,做过兵部尚书。伍文定为人正直,很讲忠义。
‘’当伍文定彻底摧毁朱宸濠主力的军情报告送来时,他和往常一样向学生们抱歉地笑了笑,然后走到外面,看了看报告,思索了一下,神色如常地回到学生们中间。有人问他,宁王可是败了?‘’
他点了点头,回答:“败了,但死伤太重。”
宁王之败,原因诸多,如综合实力、战术失误等,但遇到了王阳明时,他的失败原因最主要的只能是一个,就是不仁,不仁就不得民心,不得民心者哪有得天下的道理!
反观王阳明,王守仁,当听到胜利的消息时,他没有舞之蹈之欢呼雀跃,连这胜利的消息他都不想与人分享,因为“死伤太重”。
一将功成万骨枯。古来立下文治武功的有多少人能顾及苍生?
这“仁”的操守实在是难!
04
有人说,“仁”哪有那么厉害?王阳明之胜,胜在智。他是因智慧而胜。
《孔子家语》曾记载有人问:智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回答说“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在王阳明所处的时代,聪明的人应该数不胜数,懂谋略又身经百战的人也一定不少,可同朱宁王交战,败北的是一个接一个。
没办法,朝廷再派了个文人去对阵。
仁,从字形上看从人从二:从人,表示一个站立的人;从二,表示:不仅是我一个人,还有我以外的很多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心比心对待每一个人。
小胜在智,大胜在德!此战之前两年,王守仁履行巡抚职责时,就以“仁”为武器解决了土匪横行的问题。比如他知道有官匪勾结,他不但不杀,还时不时的与那人聊点家常:家住哪儿呀?家里几口人啊?
再绵里藏针:“希望你的母亲、子女保重身体,我们会经常去探望”之类。软硬兼施之下,这些人成为了双面间谍。土匪们的情报来源没了,很多头目又因此被一网打尽,江西匪患遂除!
05
仁字从二不从三,即要化掉人心,只怀天地心,以天性善良、地德忠厚的心来为人处事,即有博爱心、包容心,自会产生仁爱心。这是个人自我提升之道。
孔子很看重“仁”,也身体力行地践行仁义之举。当他参加丧礼后会难过得吃不下饭,不能容忍自己在一个悲伤的人面前大吃大喝。
可今天我们经常看到,参加完丧礼的很多人都在大吃大喝,有的还借酒撒风或大打出手。即使在哀思会现场,好多人也是旁若无人地说笑,尽管声音很低。
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且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更能转化为一种物质力量。
“仁”所释放的是一种持久、惯性的力量。在《忠义无言》里,与主人不离不弃生死相随的狗死去了,他的主人心痛得无以言表,只要求家人把这只狗掩埋在自己家的老祖坟里,然后,长久地望着那个方向发呆!
生活中,我们有些人能做到善,却与“仁”貌合神离。我们会对晚辈温和,对邻居家的吵闹声隐忍,在暴风骤雨之前买小区门口瓜果摊上所有的草莓,但这只限于自己心情好的时候。
心情不好时,对自己的孩子痛下杀手,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伴不闻不问,对近在咫尺的打斗冷眼旁观……
这时,我们不但不“仁”,而且连“善”都谈不上!
06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的两面。古人也有这样的教导: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仁爱看似高尚,但用错了对象,也会造成悲剧。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说到‘’宋襄之仁‘’:“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犯罪。
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就更多了:慈母多败儿、农夫与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