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问题一直被困扰着,在20世纪两次的世界大战中,德国均深度参与,在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巨大伤害,自身也是损失惨重。可是在战后,均能够实现快速复苏并获得高速增长。
根源何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和苏联的领导人经过多次会议,达成共识,即普鲁士是德国军国主义的发源地、德国军官团和容克贵族的大本营,是德国专制思想及侵略思想的策源地,必须予以消灭。
仇恨为何?
据说简单一句话可以回答上面两个问题,那就是:成也普鲁士,败也普鲁士。
普鲁士是啥?地名?人名?民族名?还是国名?好像一下子很难说明白。
跟着我读一下《不含传说的普鲁士》一书吧,书中自有明确的答案。
“无论天色昏暗或阳光普照,吾乃普鲁士人,愿为普鲁士人”,这是普鲁士国歌中的最后两句,读起来,是否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不含传说的普鲁士》作者为塞巴斯提安.哈夫纳,出生于柏林(普鲁士的首府),父亲是一名普鲁士公务员。他曾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魏玛共和国。1938年,为逃避纳粹政权的统治,与未婚妻一同移居至英国伦敦,在《观察家报》任职记者。随后开始以赛巴斯提安.哈夫纳作为笔名从事写作,二战结束后,1954年再次回到德国。先后为《世界报》、《明星周刊》撰稿,并开始成为了德国的知名人士。这本书写于1979年。
书中,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普鲁士的名称来源、建国历史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特别是重点分析了,为什么,一直以来,民族和诸侯都很松散的德意志,会孕育了普鲁士这样耀眼的明星,这一不以民族为纽带的国家,最终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
当时,四周强敌环伺,本身也是平原地带,为了生存,不得不面对的军事压力,为了维护正常开支,而形成的财政负担,以及统治集团作为外来户与原有贵族之间的政治冲突和妥协,所以的一切,配合历史老人“偶然性”、“随意性”的安排,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了正确的位置上。合力的效果,便是不得不建立“国家利益至上原则”,促成了一个社会有秩序、中央有权威、政府有效率、军队有战力的综合体——普鲁士。
当然,普鲁士做过一个后起之秀,在政治体制方面,确实有很多值得推崇和借鉴的地方。例如:作者强调普鲁士统治阶层和官僚制度,很多都有源于历史上的条顿骑士团,高效、廉洁。从另一个维度考虑,这些应该也是普鲁士这一国家,骨子里面所存留的战争因子吧。
书中强调,在发展过程中,也不能忽视统治集团的忧患意识,对环境和态势的准确把握。对外,善于利用外交手段,最大限度的为本国谋求利益;对内,能够顺应潮流,及时推进各项改革,助力经济腾飞。
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国家收入和采用近乎自虐的节俭表率作用,持续推动普鲁士由小而大,由弱而强。
其次,在建立强有力王权政府的统治的宏观格局之外,统治集团能够正确评估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特别是对容克制度的保留,一方面维护了国家长期稳定,另一方面建立了一直不论数量、素质和社会成分均有别其他国家的军队,战斗力十足,可以说,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此外,因普鲁士国家意识形态长期坚持的三个无所谓(对宗教无所谓,对族群无所谓,对社会无所谓)的作用,使得普鲁士成为当时欧洲躲避宗教迫害者的人间乐土。尤其从法国跑过来的大量移民,不仅仅带来了熟练的技术和标准,同时也有很多具有资本的商人流入,对国家经济秩序的进一步提升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总结来说,全书一直在论证,普鲁士虽然已经不存在,却是一首荡气回肠的悲歌,打动人心。而且,普鲁士并不是恶魔,也有正反两个维度,采用辩证的思维正确面对,警惕军国主义思想前提下,更好地整理其中的精华,为社会做事,为人类造福。
过去的已经过去,无法挽回,徒留叹息;现在的就在眼前,认真把握,精进人生;未来的还需思考,正确对待,奋勇向前。
整体来看,全书的可读性很强,翻译者水平很高,基本没有生涩感,滑嫩无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