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何帆老师的《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可能有些迟,毕竟这是一本描述2018年中国趋势的书。说实话,有些小失望,却也有些启发。接下来,我就简单谈谈自己对于书中观点的一些看法,以及我眼中属于2020年的小趋势。
“趋势”其实可以更加宏观
《变量》中对于趋势的理解是个人认为比较令人惊艳的部分(虽然不是作者提出的观点):即“电”才是当前的趋势。如何理解“电”作为推动世界的趋势呢?我们日常看到的是互联网、大数据,是云、区块链,是甚嚣尘上的新能源汽车,是快速建设的5G网络,但凡拿出其中一项,都不免让人目眩。但如果从“电”的角度去看,这些不过只是围绕“电”而衍生的各种应用罢了,充其量可以称之为浪花,却算不得潮流。所以,下一个趋势在哪里?是关乎宇宙?还是关乎生命?无论如何,我想应该会是一种突破我们认知并带来划时代发展的东西吧。
所谓“小趋势”,应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在技术赋能中,作者提到了无人机和服务机器人的案例,其实都是在阐述一个简单的市场原理——供需,即一种商品或服务只有找到了合适的场景、需求才有可能转化为价值。在新旧融合中,作者列举了新能源汽车制造、海尔孵化平台以及电子竞技的事例。其实,没有事物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新”,也没有必要刻意割断与所有历史的联系。事物的发展都是积淀的结果,必然带有传统基因,也会非常自然的吸取已有经验为我所用,来去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所谓老兵不死或者老树新花,都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再聊聊书中“自下而上”变革的事儿,其中提到东莞和DNA Café的案例,前者有点类似于映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而后者更像是在讨论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定制的问题,不免有些老生常谈了。
至于全书最后提到的阿那亚和范家小学,我则有些不同看法。首先,人们对于重建社群以及人格培养的期待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两个案例都略显牵强。阿那亚的业主以北京人为主,置业目的也在于休闲度假。就如将外出旅行和日常工作的状态相比较,心境是完全不同的,人在心情愉悦且没有利益冲突的环境中,自然更容易获得和谐的相处关系,可能并不像作者想想的那么美好。而至于范家小学,则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孩子们,如果出了桃花源,在现有教育及社会体制下,真的能够如书中描述的那么美好么?我希望他们会好,但也心存担忧。所以,人民的期待是一致都有的,但如此便说趋势到来未免有失偏颇。
虽然观点上多有冲突,但仍然带来了一些启发:我们每个人是不是也可以从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中窥探到中国变化的小趋势呢?时间到了2020年,今年的小趋势又在哪里呢?下面我就班门弄斧,聊聊自己窥见的小趋势。
1、抗疫,让民族更加自信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新冠疫情打乱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在这场与病毒的抗争中,中国政府的应对举措可谓可圈可点,更是为世界输出了“中国经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中国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的同时,全球疫情却如脱缰野马,一发不可收拾,尤其是在欧美等备受“推崇”的发达国家,结果更是令人大跌眼镜。就是在这一“乱”与一“治”之间,中国政府的强大执行能力就凸显了出来,极大的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古往今来,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够一直延续至今,靠的就是这种文化自信。虽然历史上也曾有过元、清等少数民族统治时期,但是顽强的华夏文明总是能够神奇的延续下来并在过程中展现出强大的向心力——同化。这在宋朝时期表现的尤为明显,即便军事上一塌糊涂,但是中原文化对于金、辽的影响却毫不逊色,其背后是落后文明对于先进文明的崇拜与学习,体现的是几千年来作为先进文明代表的中国对于自身的自信。
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直至生死存亡的时刻,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遭到的极大的破坏。即便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仍然让中国人在内心深处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自卑,即便强大起来了,似乎国外的月亮还是要比国内的圆。落后文明接纳先进文明,改进自己,本来就是一种进步的方式。但是,这种融合的过程,往往给原文明带来一些“心理创伤”。
何时我们才能从阴影中走出来?其实也很简单,只有真正强大了,这种安全感自然便会回来。在此之前,中国已经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建设有全球最全的工业门类,同时举办奥运、护航索马里、海外撤侨……无不彰显出大国实力与担当。但相较之下,都不如这次抗疫行动带给民众的参与感更加强烈,毕竟对于你我来说,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儿。在中国“生命至上”的传统文化加持下,中国抗疫的成果更能够得到民众的认可,而国外放任“群体免疫”的消极做法,则令很多人感到失望。这是传统文化在中国当今实践下的一次华丽表演,既彰显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坚定了文化认同。文明力量的显现也许会迟到,但是绝不缺席。
2、拼多多,消费降级从角落到聚光灯
在电商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今天,拼多多能够杀出一条血路,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自2015成立至其用户量突破 1个亿,拼多多仅用了1年。 2018 年拼多多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9美元,现在涨幅已超过700%,市值更是高达1700多亿美元。
拼多多的崛起,其实带来了不少关于“消费降级”的讨论。与消费升级对应,消费降级是指消费者不追求高价格、高效率、品牌性、优质服务,而是更注重物美价廉。这种所谓消费降级的一大特征,便是去品牌化,类似的还有这些年快速拓展的名创优品,销售低价快消品和小百货,相信你所在的城市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仅三年时间,名创优品这种传统线下经营模式,却开店1800余家,销售额近100亿元。究竟是什么让拼多多在夹缝中快速崛起?又是什么让传统零售业焕发了新的活力?答案就在消费降级里。
其实与其叫做消费降级,倒不如说是迫于经济实力的消费理性选择。据有关数据显示,拼多多的用户 70%为女性,65%来自于三四线城市,来自一线城市 的用户仅有7.6%。与此对应,京东的用户中,15.7% 来自一线城市,50.1%来自三四线城市。由此发现,深 耕三四线城市,是拼多多开拓市场的方向,而其走的更像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拼多多更多的是迎合了广大低收入群体的需求,与我国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水平相契合,这部分需求并不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消失了,而是被忽略了,而拼多多的出现,则是激活了这部分需求或者说是整合了这部分需求,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存在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
拼多多上的消费行为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反而品牌溢价并没有太大的市场,不可不谓一种更加“聪明”的消费方式。产品在这里开始回归其使用价值,也显示出人们对于产品功能的性的基本需求。诚如黄峥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表示,“消费升级不是让上 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没有用过厨房纸的人有厨房纸用,让更多地区的人方便地吃上好水果。”当然,粗制滥造和假冒问题,目前仍然困扰着拼多多,投诉量在几家电商巨头中更是居高不下,这必将制约拼多多的发展。但是人们对于产品功能的需求已经展露无疑并展现出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市场永远是敏锐的,未来必将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能够脱颖而出,来去弥补这部分市场的空白。去品牌化式的消费降级,也将是未来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
3、直播带货,最后的癫狂
2017年至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从190亿一路飙升至19年的4300多亿,增长2100%,2020年更是预测将达到万亿体量。究竟是什么魔力让直播带货发展如此之快?
直播平台流量与商业结合的产物
随着直播平台流量井喷式增长,这些知名主播、网红就变成了商业热捧的对象。其实这和请明星做广告一样,看中的也是主播、网红的影响力——流量。因此直播平台与商家一拍即合,各取所需,前者需要将流量变现,而后者需要推广产品,所以这不是一个新鲜玩意,而是传统商业模式在新媒体下的延续。
直播带货天然的属性优势
直播带货能够给买家带来良好的互动体验,包括与主播与买家、卖家与买家、甚至买家之间的在线交流,都能够营造出很好的购物氛围与体验;同时相较传统网购的宣传模式,直播显得更加真实,打破了“买家秀”与“卖家秀”之间的鸿沟,与传统电视购物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同时,直播也充分利用了当今时间碎片化的现状,更加的贴合当下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直播带货的未来
目前直播带货仍然处在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近期也陆续爆出了“燕窝变糖水”、汪涵李雪琴数据造假等直播事件。这其实已经在释放一些不安的信号。按照既往的发展规律,直播带货的未来必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包括产品质量、宣传话术、资质认证等方面一定会有相应的标准,毕竟相关法律法规在线下经营活动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而直播也不可能成为法外之地。可能,目前欠缺的只是一个“黑天鹅”事件,来去挤破这个泡沫,引起狂热过后的反思以及痛定思痛后的整顿。
所以直播带货在当前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仍然会有窗口期,仍然会有相当的人涌入这个市场,但是良莠不齐不会是常态,数据造假也不会长久,规范经营必将导致蛋糕的重新分隔,留给普通参与者的时间越来越少,资源还是属于头部。
其实时代就在你我身边,需要我们作为一个历史的参与者去体会。也许历史不会记住我们,但是也不妨碍我们去见证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