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之所以十分积极地撤点并校,或许旨在通过减少办学点降低教育投入,以方便管理。但结果是,政府的成本降下来了, 孩子家长的包袱却加重了。
由于公办教育资源有限,在有些地方,包括北京,随迁子女求学还得进打工子弟学校。打工子弟在城市求学,得上条件简陋的打工子弟学校,这是我国教育的特有现象。主要原因是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公办教育资源无法满足这些孩子的求学需求。
家长为孩子求学专门买好学校附近的房产,然后落户,这也是就近入学,说到底,这是工程浩大的择校。
限制了权力择校,金钱择校,成绩择校等明处手段,也无法限制购房择校,实质上还是以钱择校。
不少地方将办学质量高的初中,小学转制成民办学校,这种情况下,择校到民办就成了一个笑话。
真正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政府部门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
择校费难以治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政府部门的支持或默许。要解决择校费问题,应该明晰政府和学校的权责边界。摆脱政府对学校的行政管理,实现学校的自主办学。
学校课堂上的任何行动都可以视为教育。
教师心理问题为什么严重?1行政化导致教师无法安心从事教育教学,把很多精力用于迎接上级检查和评估,绩效考评导致只能盯着学生成绩,忽视学生个性发展。这给很多教师以非教学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包括弄虚作假等反教育行为,甚至使他们产生职业倦怠感。2对教师心理问题漠不关心。3师生矛盾,家校矛盾加剧。教师越来越难做,连正常的批评权也丧失。
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必须改革当前单一的由行政主导的教育评价体系,这是理顺教育者,受教育者权责关系的基础。连教师的心理问题都不关心,就别指望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了。
政府部门的责任:增加教育投入,改革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改革中高考制度,推动高考社会化,打破按计划配置高考招生指标的计划模式等。
图书馆长说,我没权拒绝拾荒者进图书馆,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家长们在努力为自己的孩子争取纯洁的学习环境,想赶走自闭症孩子时,其实是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反教育,传递歧视与冷漠。
教育焦虑在社会各个阶层蔓延。很多家长犯错误,多是因为替孩子规划未来,替孩子做出选择和决定,家长焦虑的是孩子能不能拥有--我所期待的人生。现实的教育环境,就业环境给予学生们成才的选择空间很小,这逼迫家长们不得不为孩子的未来考虑与打算,难以理性对待孩子的求学问题。
为何教育资源相对10年前丰富了数倍,可教育焦虑情绪却有增无减?这样的教育发展难以提升国民的幸福感,必然出了问题。
在传统高考制度之下,教育资源的配置其实在向干部子女倾斜。
升学有用,读书无用。这样的学习究竟有多少含金量,会不会变为变相买卖文凭?根源就在单一的升学教育体系以及单一的成才模式。
上大学成为一种能力提高和生活方式的需要,而不是学历的需要。
服务业是容纳大学生最多的行业。我国服务业占比还太少。
只要有办学质量差异,有钱的家长还是会想方设法送孩子进名校。
关系社会的特点是:起最终决定作用的不仅是一个人的能力,素质,更重要的是关系,人脉。这明显破坏公平竞争的规则,只会让潜规则当道,把人的精力导向人际关系方面。有这样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就无怪乎家长们要孩子从小学拼同学了。
一个孩子在更差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中能获得与发达地区孩子一样的成绩,其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必优于发达地区的孩子,更具培养潜力。这种评价,简单地说,是真正把教育作为社会公正的调节器。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官员们的子女可以免费上公办的好学校。从个人私利出发,目前采取的教育管理方式,义务教育的不均衡现状对官员子女上学也是有利的。
在一个没有公平保障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不公平的受害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