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对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主要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沟通管理、质量管理、费用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交接管理、变更控制等等;
目标:避免或降低项目风险,减少风险发生时对项目的影响,保证项目实施成功。

任务:
(1) 风险识别识别潜在风险是一项十分关键的任务,项目经理必须花费足够的时间,高质量的完成这项任务。根据项目的性质,从潜在的事件及其后果、潜在的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来检查风险,按照风险的特征进行归档,评估风险对项目在整体上产生的影响,包括: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对项目质量可能造成的损害、解决风险所需要的资源和成本等,然后收集、整理可能风险形成项目风险列表。


(2) 风险分析 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后,需要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估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程度,风险在什么程度上是可控的?依据可能性与影响评定优先级。风险等级:
A 级——有机大可能发生风险,并且风险一旦发生对项目将造成致命影响。
B 级——很可能发生风险,或者风险发生后会产生严重后果。
C 级——有可能发生风险,风险发生后对项目产生影响,但不会造成项目停滞。
D 级——风险发生可能性不大,或者风险发生对项目的影响很小。
E 级——几乎不可能发生,或者发生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及其轻微。
(3) 风险对策根据风险性质和项目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制定相应的防范计划,即风险应对。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可规避性、可转移性、可缓解性、可接受性。风险的应对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项目实施方案。对于应“规避”或“转移”的风险在项目策略与计划时必须加以考虑,例如使用稳定成熟的软件,抽调有经验的人员进项目组,由代理商承担售后维护服务等。
(4) 风险控制制定了风险防范计划后,风险并非不存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时刻监督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并确定随着某些风险的消失而带来的新的风险。风险控制包括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是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包括在整个项目周期内风险产生的条件和导致的后果变化。二是根据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风险应对计划,并对已发生的风险、遗留风险和新增风险及时识别、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对于已发生过和已解决的风险也应及时从风险监控列表调整出去。 最有效的风险监控工具之一就是“前 10 个风险列表”,它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风险监控活动,是按“风险值”大小将项目的前 10 个风险作为控制对象,密切监控项目的前 10 个风险。每次风险检查后,形成新的“前 10 个风险列表”。
输出:《项目风险列表》
要求:项目经理和实施经理必须要有风险管理意识,注意参考以上提到的风险种类,识别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发现后及时提出解决措施。要与用户创造一种共担风险、共享成功的氛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