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这样的父母,幸or不幸?

作者: 米小游 | 来源:发表于2018-03-09 23:58 被阅读0次

先讲一个小故事:

      阿文的父亲曾经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获得过全国比赛的冠军,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世界冠军,他梦想着挂上奥运金牌的那一刻。可是由于某种原因,他被迫放弃了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梦想破灭了,他只能退役回家另谋职业。

        后来,他结婚了,生下了阿文。六岁的时候,父亲发现阿文有运动天赋,觉得阿文一定是遗传了自己的基因。父亲如获至宝,立志要把阿文培养成一名优秀的运动员。父亲开始亲自训练阿文,并且做好了阿文的人生规划,他的终极目标是十多年后的奥运会,他多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挂上奥运金牌!

        一天天、一年年,阿文的训练时间不断增多,虽然非常难以接受,常常感到痛苦、委屈,但是父亲的坚持和严厉不容违抗。随着年龄的增长,阿文开始发现自己和同龄的同学朋友们变得越来越不一样了:他们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做许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自己的生活局限在学校、训练场,虽然也参加了一些比赛,获得了一些荣耀,但是心中的困惑似乎越来越多……这是我想要的人生吗?

        现在做个小调查:如果你就是阿文,如果你有这样的父母,你认为是人生的幸运还是不幸?

        A.幸运        B.不幸

        其实上面这样的故事,现实中并不少见。2017年上映的一部印度电影就是根据类似的真实事件改编的,这部电影叫《摔跤吧,爸爸》。电影的剧情大致和上面的故事一样,只不过阿文变成了两个人:吉塔和巴比塔。

        看完这部电影的人都知道结局:吉塔在父亲的教导最终赢得了国际比赛的冠军,当她把冠军奖牌交给父亲的时候,父亲泪流满面地说:“你是我的骄傲。”吉塔也哭出了眼泪。我想此时此刻她的脑海一定闪现着这一路走来,父亲对她寄予的厚望,父亲无情的坚持和无言的关爱,那一幕幕……

        是的,如果没有父亲,吉塔和巴比塔不会走上摔跤的路,也不会拥有摔跤冠军的荣耀。但是,不要忘了这一切的背后,她们付出的代价:不完整的、不快乐的童年,不要忘了吉塔曾经因为对父亲的不满和反抗而放弃训练。

        也许,面对这样的人生,连她们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幸福。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著名主持人董卿,因为父亲的“魔鬼式”教育,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过得很不容易,“难以接受、辛酸、委屈”充满了那段回忆,而父亲对自己从来都不满意,是她最难以接受的。直到后来成为著名主持人以后,她才慢慢地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但同时,她也提到父亲在她长大成人后曾向她道歉,说小时候对她的很多方式不对,她也害怕自己会用和父亲一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自我同一性”,是指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人生的重大问题,如理想、职业、生命价值、人生规划等进行独立的思考,最终做出自己的选择。就比如我们人生的道路有很多种选择,我们试着往不同方向走一走,然后选定一个方向一路走下去。如果这个尝试、思考和选择的过程比较完整,比较自主,比较顺利,那么我们就容易找到一条真正适合我们的人生道路,我们对自己的生命价值就比较自信,不会轻易随波逐流,被浮华的潮流变迁引上歧途。在价值日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这样的我容易活得自由、自在、幸福。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路并不是由我们自己来选择的,父母就是最容易代替我们做出选择的人。当我们还小的时候,父母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我们几乎只能听从,沿着父母设计好的人生道路走下去。但是,随着我们慢慢长大,自我意识的觉醒,会让我们重新开始思考自己的路。没有任何一个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会和父母的完全一致,因此,出现矛盾冲突是必然的。只不过有的矛盾小一些,有的矛盾非常大。

        如果矛盾比较小,加上父母和孩子沟通良好,可以较好地化解掉,孩子的自我同一性也会较为顺利地建立。而如果矛盾比较大,加上父母和孩子缺乏心灵沟通,父母一味坚持,逼孩子就范,往往酿成悲剧。

        比如郎朗。他的父亲非常喜欢音乐。跟所有将梦想的实现寄托于孩子的父亲一样,他希望郎朗成为音乐家,特别是当他发现郎朗有弹钢琴的天赋以后。郎朗在自己的自传《郎朗自传:千里之行》中详细地记述了父亲是多么急切地希望自己能够迅速成长为钢琴演奏家。父亲对郎朗学琴说得最多的是“练习、不断练习、没日没夜的练习、提高难度”,积极参加比赛,目标只有一个——“第一名”。为了让郎朗进入音乐学院,父亲辞去工作带着郎朗去远方的大城市学琴,在郎朗的音乐教授决定不再教郎朗学琴后,父亲陷入了极度绝望的状态,几近失控,差一点逼得郎朗自杀,或者失去双手。虽然这些都成为了过去,虽然郎朗最终成为了著名的钢琴家。但是童年只有一次,这样的经历,这样的童年,是永远也擦不掉地留在生命中了。

        然而很多孩子没有董卿和郎朗那么幸运,在争夺人生控制权的过程中,他们要么放弃自己,通过离经叛道来彰显力量;要么退缩逃避,将不满和反抗憋在自己心里,埋下一颗定时炸弹;要么死磕到底,在所不惜。

        如果说父母完全不应该考虑孩子的人生道路,那也是不对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我”可以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本我代表我们的本能欲望,比如食欲、性欲、玩乐欲,本我驱使我们尽可能地满足欲望;超我代表我们超越自我、追求完美的动力,比如至真,至善,至美,至强;自我夹在本我和超我中间,既要适度满足本我的欲望,又要尽量迎合超我的要求。儿童时期我们的本我力量强大,所以爱玩爱闹,自由自在。随着年纪增长,超我发展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而父母的管理和教育正是儿童超我发展最重要的参照和动力。有了父母的正确管教,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社会伦理准则,更早地开始考虑人生的价值,并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这对我们避免走上平庸、混乱或者盲目的人生之路是有重要意义的。

        比起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来说,有父母的孩子可谓万幸。然而,太多的父母并不理解,或者并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孩子是完全独立的生命体,孩子有体验生命、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权利,并且孩子也会逐渐具备独立生存、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能力。我们应该为孩子生命价值的多样性感到幸福和快乐,应该鼓励孩子走向自己的未来。

相关文章

  • 如果你有这样的父母,幸or不幸?

    先讲一个小故事: 阿文的父亲曾经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获得过全国比赛的冠军,他对未来充满...

  • 有这样的父母,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天下父母都一样,爱自己的孩子胜过爱自己。 可是她却不这么认为,在去年以前可以这么说,最起码父母还知道关心她,现在呢...

  • 我用尽了半生的运气,只为遇见你! 这是幸亦是不幸 幸因有你 不幸亦于你 悲欢喜怒皆因你 无爱亦无悲 是否不爱了 就...

  • 曹操童年的忘年交:一位东汉名臣,一个指引他成就大业的人生导师

    曹操的童年,可谓幸与不幸并存。不幸,是因他幼年孤苦,没有父母教诲;而幸,是因他有一位年龄相差45岁的忘年交,且是东...

  • 为什么开心和幸福总是在一起*

    作者:寇子谦 你不开心时就不幸福,你不幸福时就不开心。 如果幸福是出嫁时迎亲的新郎,开心就是他迎娶的新娘。 如果幸...

  • 幸福

    什么是幸福?我也不知道,如果你问我幸不幸福!我回答:“很幸福”,我对现在我的生活很满足。 如果你对现在的生活有抱怨...

  • 你的父母还逼你去饭局吗

    有人说,不管多少岁,在父母的眼里永远是孩子。 这件事是幸还是不幸。 如果父母喜欢把自己的安排强行的建议给孩子,动不...

  • 时辰

    你从幸运的时辰出生, 在不幸的时间死亡, 如果可以挑选, 我希望你在死亡中新生, 在新生里吞咽幸与不幸。 你带上墨...

  • 红与黑

    《红与黑》 幸与不幸——于连·索雷尔 他是不幸的,出身贫寒,父兄嫌弃,“如果每月能够有一千法郎就能让我安于生活,尽...

  • 幸福是自己给的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在生活中看你是怎么对别人的,就能看出你过得幸不幸福。 确实是这样,当你身边重要的人对你不够好,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你有这样的父母,幸or不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nm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