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个大酒鬼,杜南酒如命,但是,你是否晓得,白居易比他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李白“自称臣是酒中仙”,与酒有关的雅号不过“酒仙”一个,白居易整整有四个。
白居易几乎每到一处当官,都要取一个与酒相关的号。他当河南尹时,自号“醉尹”;贬为江州司马时,自号“醉司马”;当太子少傅时,自号“醉傅”;直到晚年退休不于了,官衔没了,还自号“醉吟先生”。白居易现存诗3000多首,其中咏酒的诗就有900多首,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如果不是爱好于酒、精通于酒、得趣于酒的话,是写不出如此之多的酒诗的。
白居易自号“醉吟先生”,还写了一篇夫子自道的《醉吟先生传》,成为酒史上不可多得的名篇。这奇文是模仿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而作的,当时白居易已经67岁担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之职,生活在洛阳,这一切都是明明白白的。可是,文章一开始却这样写道:
醉吟先生者,忘其姓字、乡里、官爵,忽忽不知吾为谁也。宦游三十栽,将老,退居洛下。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竿,乔木数十株,台榭舟桥、而,先生安焉。…性通、计,几通、侣、落多与之弹落城内外六七十里间,凡观寺丘型石花竹者,靡不游;家有美者,不过;有国书歌舞者,靡不观。
醉吟先生真可爱,沉浸在酒、多、诗的角中,连自己的名字、籍贯、职务都忘得一千二净,甚至连自己是谁都记不得了,个中洋溢着浓烈的返璞归真的老庄思想,真所谓“复归于婴儿”,充满着童心、真越。能使醉吟先生返璞归真的关键就是酒、诗、琴。因此白居易素来把酒、诗、琴视为最知心的三个朋友,宣称“平生所亲唯三友,三友者为谁?琴罢輒饮酒,酒罢輒吟诗,三友递相引循环无已时。”
文章在结束时又说:
既而醉复醒,醉复吟,吟复饮,复醉。醉吟相仍,若循环然。由是得以梦身世,云富贵,幕席天地,瞬息百年,陶陶然,昏昏然,不知老之将至,古所谓得全至于酒者,故自号为醉吟先生,于时开成三年,先生之齿六十有七,鬓尽白,发半秃,齿双缺,而觞咏兴衰。顾谓妻子云:今之前吾适矣,今之后吾不自知其兴何如!最后一句话是说,对今天以前,我很满意今天以后,不知兴致会怎样?大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江湖气,“老顽童”的诙谐之气,也大有老当益壮的豪气,醉吟先生的灵气。白居易的这篇奇文影响很大,据《唐语林》记载:“白居易葬(洛阳)龙门山,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基侧。相传洛阳士人及四方游人过騙墓者,必奠以卮酒,故家前方丈之土常成渥。
更有意思的是,白居易还为自己写了篇墓志,题目就是“醉吟先生嘉志铭”。为自己写基志本来就是件少见的事,称自已为“醉吟先生”就更为奇怪了。更有趣的是,白居易按基志写作的惯例,简单介绍自己的出身、履历以后,交代说,死后“但于基前立一石,刻吾《醉吟先生传》一本可矣”,接着就自撰墓志铭曰:
乐天,乐天,生天地中,七十有五年。其生也浮云然,其死也委蜕然。来何因,去何缘?吾性不动,吾形屡迁。已焉已焉,吾安往而不可,又何足厌恋乎其间?
白居易就这样怀着达观的心态,潇洒西归。《唐语林》“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的行为,大概也是执行白居易《醉吟先生墓志铭》的嘱托,而四方游客以酒来祭奠,以至墓前的土经常湿淋淋的,白居易地下有知,恐怕也要引为知音了。
澄怀九姑娘小结:白居易既是一位钟情于酒的酒客,也是一位技艺卓越的酿酒师。并将情义缀于酒中,在浓情酒意中与相知之人酣然畅饮,不禁使人身心俱醉,兴意悠然。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唯当美酒引陶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