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血性地活着

作者: 简福_Jane | 来源:发表于2017-02-21 11:54 被阅读28次

闲来无事,看了几集《熟男有惑》,比较有感触的一句话是,人到中年,便害怕改变。

害怕改变这样的心情,大概不是因为人到中年才有,恐惧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与时日剧增的。我想,害怕的不是事情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我们的适应力早在生活里锻炼得面对任何变化都可以得心应手了。害怕的是心情的变化,那些可以在你心里牵起波澜的人事物。

踏出社会,努力工作,赚钱养家,与现实赤手空拳搏斗的日子里,越来越清楚了解感性、情感这些东西的坏处,它使人脆弱而难以复原。越是看重的人,伤的越深。冷漠和理性使人能更好的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更好地掌控生活的节奏。

高中同学的聚会,那三年里,有你暗恋了三年的女孩子,你的笔记本里都是她的画像,有你天天驰骋的绿茵场,你还梦想过加入国家队……但是你拒绝参加了。你说,大家都早就不是小孩子了,多年不见也没有共同话题了,聚了也无趣。上班路上偶遇故人,多么熟悉的面孔,你们也曾彻夜长谈,也曾游玩取乐,但你几番犹豫,没有打招呼,走了。你想,也许是认错人了,再说多年不见,各有各的生活,还是不要打扰好了。

比起讨厌、无趣、各自的生活之类的,更准确的,可能是害怕。一次高中的同学聚会,一次人海里故人的偶遇,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都可能会击中你的心,打乱你的步伐。醉笑陪君三千场,最不能诉,是往事。一旦发现了这些东西可能带来的冲击力,便在可控制的范围里,尽量避免了。

看到许多关于“成熟”的说法,大多的意思是了解生活的规则,理智地掌控生活的节奏。人们总是喜欢把事情处理得规则化、机械化,并以此为准则。这是避免受到伤害的防御方法。

有句话说,这个世界的意义,无非爱与不爱。我认同这句话。我常想活着的可贵,无非是经历,然后珍惜收获。活着,拥有可以感知的时间,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意义了。更幸运的是,因为经历,我们拥有记忆,我们拥有牵绊,我们拥有爱恨。这些东西都不一定使我们快乐。人伴随着哭声来到这个世界,伴随着哭声离开这个世界,大抵注定这是一段痛苦的旅程。而拥有可以感知的心,拥有追求快乐的心,我们感知着、追求着,便是意义了。

当然,活着,便为尘世所累,我们离不开物质的供给。对物质的追求,常要求人理智,讲求技巧。物质条件的提高,象征着社会的发展,这是规则。活在这个世界,便要遵循世界的规则。但其实物质世界的快速发展,给感知之路填了许多堵。规则并非真理。

有个成语——行尸走肉,意思是说,像死了一样活着。

我以为,既然活着,就要有血性的活着。何必惧怕改变,何必惧怕波澜,何必惧怕牵绊,能感知这些复杂的心情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谁也无法阻止我们在心里存一个诗意的世界……

我偶尔想象,等我们老到只能坐在摇椅上慢慢摇的时候,我们会遗憾没有房子、车子吗?还是会遗憾不曾为爱疯狂?而我们心里最珍藏的又是什么呢?

跳舞吧,像没有人注视一样。

唱歌吧,像没有人聆听一样。

工作吧,像不需要钱一样。

去爱吧,像不曾受伤害一样。

生活吧,像今天是末日一样。

                                                                                                                                 写于2013.7.17

相关文章

  • 有血性地活着

    闲来无事,看了几集《熟男有惑》,比较有感触的一句话是,人到中年,便害怕改变。 害怕改变这样的心情,大概不是因为人到...

  • 任性地活着

    七月六号开始,我决定给自己放假,期限不定!休够了为止!任性不? 放假期间什么都可以做,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原则就是不...

  • 人,无法随性地活着

    好多人告诉我,人活着就要随性,随性而活是一种境界。 我只想说,我以为我能做到,后来发现,我没有随性而活的资格。 不...

  • 真实而理性地活着

    真实是什么? 真实,是既有毅力追求梦想,又允许自己偶尔颓丧; 真实,是既敢于表达爱情,又勇于对不爱放手; 真实,是...

  • 不要靠惯性地活着

    一年又一年,除了时间前进,年龄增长,不再青春,发现一年到头自己没什么其它改变,财富没增长,生活没多大变化,如果没什...

  • 感性的生活,理性地活着

    生活必需感性,否则无以体味喜怒哀乐,人生岂不太过无味。活着必需理性,否则不能辨别美丑假恶,人生将会时时受伤。

  • 到底该不该任性地活着

    今天,陪伴老公去给婆婆圆坟,这是我们家最后离开的老人,73岁。 婆婆的离世,让我颇有感慨,人,到底该怎样活着? 因...

  • 如何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活着

    价值总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被创造出来,或者说在关系中塑造着价值。脱离关系这个载体,任何的价值都不复存在,没有任何...

  • 《卖血》为《活着》

    自从买了kindle后,每天看书的频率增加了,看书的速度也变快了,而这也正是我买kindle的原因之一——督促自己...

  • 《活着》读后感

    《活着》作者:余华 作者简介: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血性地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oy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