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总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被创造出来,或者说在关系中塑造着价值。脱离关系这个载体,任何的价值都不复存在,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孤立存在。我们从关系中来,到关系中去,体验关系带来的美。
人是一切体验之和。
下雪了,有两种表达方式:
一、推开门,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我一个箭步到院子中央。雪落在我的头发上,眉毛上,鼻子上,落在我的嘴唇上。当落在我嘴唇上的时候雪瞬间化成了水,那水凉凉的,但我却感受到了温暖。我抬头望向下着鹅毛大雪的天空,不由自主的伸开双臂360度旋转。哇…喔…话音刚落下,满嘴的雪化成的水,从我的喉咙里快速的涌向身体,透心凉,但心却在沸腾。不,那更像是享受雪的沐浴与浇灌。太美了,我掏出手机与这雪景合影,发到朋友圈。看到很多的朋友给我点赞,南方的朋友留言到“这么美的景,我也想去看看”。
二、外面下雪了!挺大的。
我想第二种这样的表达是干瘪的,毫无生命力而言。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表达感受比表达事实更能打动别人引起共鸣,构建强的关系,强的社交,由此才有机会创造价值。
我们要与这个世界建立强连接,要与周围的世界发生强关系,因为我们深知要创造价值是在关系之中。表达感受、感觉,进而进行交互,在交互的过程中,构建深层的关系,在关系中创造出价值。
而所创造出来的价值会反过来沐浴这关系。
无论我们说的话,还是我们写的文字,不要只表达概念和理论,而是要用表达我为什么会这样想,又为什么会那样想,我应该怎么想的呢?而又应该怎么做的呢?我之前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是怎么想的,之后我是怎么想的,我得到了什么结论,我收获到了什么,我还能收获到什么,对别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又,我在做的过程中,看到什么样的风景,下雨了吗?下雪了吗?道路泥泞吗?是康庄大道,还是羊肠小道,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
有血有肉有灵魂,一个鲜活的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那表达出来的感觉,或者是写出的文字感觉到像是身临其境。
表达感觉和感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我到底感受到了什么?我身体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让那种痛苦也好,快乐也好,在自己的身体内自然而然的流淌,去感受每一寸肌肤的感觉、感受。把关闭的感官系统再次打开,喝水感受水的味道,喝茶感受茶的味道,吃饭感受饭团的味道。
不停的问自己,那水是什么味道的,那茶又是什么味道的,是甘甜还是涩涩的。让味道自然而然,不设限,不阻碍,完全放松的在身体里流淌。
一个鲜活的生命力被激活。
而不是什么事都忍着,憋着,蜷缩着身体。当痛苦来临的时候,强忍着,自然而然在自己的面前筑起一面铜墙铁壁。
阻碍这痛苦对自己的伤害,也阻断了与世界的连接。这相当于一步步把自己缩在一个孤岛上,切断一切的连接。
在这个孤岛上,外面的进不来,自己也出不去,如行尸走肉般活着。
人是一切体验之和;
价值是在关系中被创造出来。
可以输出感受、感觉,是学到了的表现。反之,不能表达,即为没有。于是,即便是阅读了很多的书籍,看了很多漂亮的文章,也于事无补。要不怎么坊间总是在说“喝了这么多鸡汤,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知道只是知道而已,不表达、不会表达相当于没有输入、更无输入。
让一切的酸甜苦辣在自己的体内自由的流淌,让自己变得敏感。大脑并不是人的全部,还有我们重要的身体。我们身体的感觉,是我们连接世界的通道,大脑想象出来的感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认为只有大脑会思考,事实上我们的身体也会。
如那苹果的味道,真的是自己的味觉体验的味道吗?还是自己大脑事前想象出来的味道呢?去感受,去感觉让那一切感觉入侵自己的身体。
喝水是水的味道,那到底是什么味道?喝茶是茶的味道,那茶到底是什么味道?
知识的大量输入可以构建一个人强大的精神内核,可以消化任何来自于外界的信息,并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边界,逐步建立独立的精神自由人。而这只需拿掉身体周围的屏障,让其进入身体,大量的输入。
如那被很多人误解,进而自动屏蔽掉未深入学习的知识,以至于自己理解世界总是出现偏差。
经济学听起来是研究经济的,实际上是研究人行为的;
金融学听起来是研究金钱的,实际上是研究时间的;
心理学听起来是研究人心理的,实际上是研究关系的。
善意传承、但培养独立思想给人以精神自由
去体验生活,向着自己的内心去活,爱你所爱,想你所想,行你所行。随心所欲而不逾规。做什么会让你真正开心,要问清楚自己。去表达快乐,痛苦,愤怒与攻击性,让生命绽放。
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真实。
所谓普通人无非就是快乐的时候不够快乐,痛苦的时候不够痛苦。
也只有让生命绽放才不枉此行。
任何用心活着,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都会像太阳一样照耀别人,用行动去影响别人,光芒万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