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峪位于泰山西麓,古时因桃花满谷而得名。唐李贺有诗曰:“桃花乱落如红雨。”这里桃树成荫,环境清幽,没有喧嚣吵闹的人语,只闻溪水潺潺,悠悠鸟鸣。
峪中桃花四季不凋,微风一过,便是阵阵桃花雨。元代诗人张志纯曾赋诗:“流水来天洞,人间一脉通。桃源知不远,流出落花红。”便是对此地最清晰的诠释。
这里山清水秀,是人间少有的仙境,峪中只有一个村子名为桃花村。那里土地肥沃,适宜耕种,男耕,女织,黄发垂髫,悠然自得。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有的,只是清闲自在。
然而,人是闲不住的。
桃花村早在南北朝就已经存在,如今也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这么长时间,村人一直奉行一个规矩:避开世俗纷争,尽享宁静祥和。因此,村里人几乎不与外界交往,只是一年中过三次“桃儿节”。每逢桃儿节,村中男子便集体离开桃花峪,到市井之间,卖些峪中特产,换些绸缎、布匹等物什贴补家用,一去便是八九天。
百年的规矩也被打破了。
唐高祖年间,峪中出了一位奇女子。此女名为杨竭,在她小时候,就听父亲说起过外面的世界。小小的人儿,对外面充满向往。可是只有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在桃儿节时才可以出去。她年纪小,又是女儿身,不论如何也无法出去。
在杨竭十五岁那年的第二个桃儿节,她乔装打扮,扮作男子,混在男人中间,离开了桃花峪。市井的繁华与喧闹,雕龙刻凤,光彩熠熠,深深吸引了杨竭。
回村后,她向同辈的朋友们讲述了这段经历。她口才极好,将出行描述的淋漓尽致,伙伴们满是羡慕,可大家都十分遗憾。一年中只有三次桃儿节,出去的机会甚少,对于女孩,则更是可怜了。
一个名为陈疆的男子提议:“不如我们离开桃花峪,到外面闯荡罢!”此言正合杨竭心意,众人拍手叫好。杨竭于是组织了一个帮派名为“闯荡派”,与陈疆自立为头目。
派中人数众多,多为十五岁至二十五岁的青年男女。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杨竭率闯荡派离开桃花峪,前往人间。
陈疆与其他男子纷纷讨要了官职,没当上官的也做了买卖。此时正值唐太宗执政,恰逢天下大赦,给众人升官,陈疆等人便一俱升职。他们将每月的俸禄交给杨竭,做买卖的也将赚得的钱给她。杨竭十分干练,将钱财管理的井井有条。刚开始的三个月,因为缺乏资金,众人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不过不出一年,杨竭便让派中多人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也有一小部分人的日子不是太好,但也不差,温饱不成问题。众人吃着朝廷的粮食,领着朝廷的官禄,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又过了两年,杨竭花了一些银两购得了锦缎、丝绸以及各种装饰珠宝(钗、簪、手饰等),带闯荡派返回桃花峪。村里人见这些年轻人安然无恙,甚是欢喜,杨竭便将买到的物品分给村里人。这些东西对这些村中人来说,确实稀奇得很,村人的赞叹声不绝于耳。
正当杨竭心中骄傲之时,一位村中长者发话道:“杨竭,陈疆,你们致富不忘桃花峪,这很好,不过,别忘了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你们,还是安分地待在峪中罢!”杨竭听了这些话有些恼怒,却又不好发作,只得点头称是。夜里,她与陈疆商议,又率领闯荡派无声的离去。
又过了三年,陈疆与众后生的官越做越大,杨竭也嫁给了陈疆,二人育有一女。杨竭思念家乡,故给女儿取名为陈峪。离开的几年,也有桃花峪中的年轻人前来寻找并加入闯荡派,闯荡派也日益壮大。
陈峪五岁时,杨竭因思乡而病重,于是陈疆便派两人同杨竭回乡。临走前,杨竭特意嘱咐派中人,从此头目为陈疆,陈峪。杨竭去后,就再没回来,两名侍从也没有回来。十年后,陈峪被父亲带领,回到桃花峪。得知杨竭在十年前与村中几名长者争吵后被其砍死,悲从中来。十几名长者趁陈疆不备,将其杀死。陈峪得知后慌乱而逃。
离开桃花峪,陈峪花高价请人传授派中人武功,过了几年,她嫁给了一个派中成员,二人育有一儿一女。陈峪将儿子送去读书,单教女儿武艺,并时常传告她杨竭陈疆的故事。女儿聪慧,很得陈峪喜欢。女儿十五岁那年,陈峪病危,将大权传给女儿。除了陈峪及其丈夫、儿子,无人知道女儿的名字,只是听她叫女儿为“阿莲”。阿莲受任以后,废“闯荡派”立“桃花门”,自称为门主,又封了七个武艺高强的人为“天、地、中、东、西、南、北”阵的阵主。桃花门人统一着桃衣,门主与阵主着深桃色,普通成员着淡桃色,整齐划一。
桃花门人又一次踏上桃花峪的土地,这次却不同于往昔。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惨叫声不绝于耳。阿莲摘下只有门主才佩戴的桃色面具,冷冷地道:“我要用你们的鲜血,祭奠桃花门的先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