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农场什么样?
从耕地、播种、施肥、灌溉到收获,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只需要操作手机和电脑系统,就可以实现“种田”梦想,真正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时代,这样的场景,正在由想象变成现实。近日,来到位于芜湖市三山经开区的“无人化农场”,一探其中的奥秘。
无人农场什么样?
秋天的稻田一望无际,金风袭来,稻浪滚滚。沉甸甸的稻穗弯着腰,像是在翘首以待不久之后的丰收。
这片600亩的农田,是安徽中科智能感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感知”)依托三山经开区优良的种植业条件和雄厚的农业产业集聚资源基础,综合运用高水平的数字农业技术,以及融合芜湖本土研发制造的智能化农业装备,所打造的“无人化农场应用示范基地”,目前也是安徽省首个水稻无人农场。
风吹稻田,在稻浪之间,中科感知基地负责人王先生蹲下身来,指着土里插着的一个白色小装置讲:“这是低功耗土壤墒情传感器,内置4G模块,可以通过它来采集农田的土壤温度、湿度、水势等数据,上传智慧农业监控信息化平台,平台分析数据后作出决策并下发指令。”呦呦,原来“这个白色小块头也有大智慧”。
随后,在稻田的另一边,还有两座白色的工作台,中科感知基地负责人介绍,这分别是自动气象站和虫情测报灯,前者可以采集风速、风向、气温、湿度、大气压力、降雨量、光照等数据,后者则可以提供更及时、准确的虫情测报服务。
无人农场如何实现?
三山无人农场以水稻种植为主,方案设计涵盖耕、种、管、收、销各环节,运用天、空、地、网、机等立体式监测技术,包括培育端、种植端、流通端3大板块业务,以及种质资源管理体系、立体化农业感知业务体系、分析决策指挥体系、无人化作业执行体系、区块链溯源体系、销售体系6个专业体系。
卫星遥控
其中,种植端真正颠覆了传统的耕种模式,全程实现无人化作业。种植端由立体化农业感知体系、分析决策指挥体系和无人化作业执行体系组成。
立体化农业感知体系
立体化农业感知体系可实时获取土壤、农作物、农机作业等实时信息与播种进度、收割进度等信息,实现田联网、作物联网、农机联网,提高对作物种植面积、生产进度、农产品产量、农业气象情况,气温条件,灾害强度,土壤湿度的关联监测能力,建立网格级空间数据库,通过对农田土壤成份、杂草种类、作物病虫害、气象等信息采集,建立综合数据库;在重要生育期可实现每周形成作物长势、苗情、病虫草害情、灾情分析报告。
决策系统
决策系统通过实时数据的数据动态更新或基于历史数据的演化分析,经数据挖掘、可视化图表、统计分析处理,从而形成更为科学的农业生产决策,是现代智慧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无人化作业执行体系
无人化作业执行体系,包含作业管理系统和数字化灌溉设施。其中,农业机械网联化管理子系统实现了农业机械作业全程可控、可视、可查,作业数据精准采集,作业面积智能统计,作业效果质量自动评估。数字化灌溉通过安装超声波水位传感器与高清摄像头进行联动,采用自动化灌溉控制系统以及水质自动化监测,大大减少人力投入,确保稻作农艺要求,保障品质。
采访时,中科感知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眼前的这片稻田就是用无人机播种的,等到十月下旬,还将采用无人收割机进行秋收。届时,工作人员将通过电脑后台或者平板端,对无人收割机进行遥控操作。
无人农场,靠科技实现了“无人”,让一个人管理上千亩田地成为了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