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参加奥数比赛的前前后后
45.参加奥数比赛的前前后后
人的一生是竞争的一生,而竞赛是锤炼抗压能力的平台。因为竞赛是模拟的环境,所以孩子输得起。有的学生害怕竞争,而竞赛恰恰提供了锻炼的环境。进入社会以后,竞争的结果往往会影响或改变人生的轨迹。既然不能回避现实,就有必要在模拟环境中去磨炼。
对那些喜欢竞争的孩子,竞赛利用了他们不服输的心理,促使他们不轻易放弃既定的目标。同样重要的是,竞赛能让孩子看到任何领域都是强者如林,能使人谦虚和减少盲目的自信。只有学会了欣赏他人的能力,才会有真正的自信。
为了提高学生对各学科的兴趣,美国每年举办各类学科的高中生竞赛,而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是最有影响力之一。奥赛包括数学(USAMO)、计算机(USACO)、物理(USAPhO)、化学(USNCO)和生物(USABO)等。
一些顶级大公司也为美国高中生提供竞赛舞台,其中名声最大的要属“英特尔科学人才奖”“西门子科学奖”和“谷歌科学博览会奖”等。与奥赛和其他学科竞赛不同,这些由知名大企业举办的竞赛着重于学生的研究、发明和动手能力。
在北美洲,每年竞逐入围美国奥数竞赛资格的学生超过30多万人次。加入美国奥数同步测试的还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千所学校。入围美国奥数竞赛需要经过两轮考核:第一轮是AMC(美国数学竞赛,相当于中国高中数学联赛第一试),选出的学生晋级到AIME(美国数学邀请赛,相当于中国高中数学联赛第二试),再选出约250名选手入围USAMO (全美奥数竞赛,相当于中国数学国家集训队选拔赛)。
从高一至高三,儿子参加过不少竞赛,也在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和化学竞赛中取得过不错的成绩。其中,他的奥数经历最坎坷,也最有戏剧性。上高二的时候,儿子取得了参加USJMO(美国初级奥数竞赛)的资格。看他平时花在奥数上的时间并不多,我觉得他再努力一把就可能入围高三的美国奥数竞赛。我开始筛选出一些典型的奥数题。替他节省了不少准备试题的时间,他也乐意与我配合。
一个周末,我让他试试我收集的一些有意思的奥数题,看看在哪些领域他需要弥补和加强。但没想到他突然眉头一皱,说“不想做”,随即转身就走。我去问为什么,他气呼呼地说我管他越来越多,他再也不要参加奥数了。没想到我好心办了坏事,后悔也来不及了,开始自省为什么总不愿松手。 我们从此彻底调整了策略,像奥数这种小事今后就放手不去管了,全由孩子自己去处理。
以前我们注重开导和说服,以后强调提醒或建议。妻子告诉儿子:“以后除原则性的问题,你的事由你自己做决定,我们只是提醒你而已。”我也解释说:“美国总统身边有许多顾问,他们整天围着总统,替他出谋划策,但从来没人因此说美国总统没权力。从现在开始我们只是你的顾问,今后你的事由你自己拿决策。至于最终做什么决策,那就看你的智慧了。” 从此以后,我们奉行“抓大不抓小”的策略,把责任都下放到了儿子身上,也因此觉得轻松了许多。
或许是我们的调整,或许是儿子渐渐过了叛逆高峰期,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那种“反其道而行之”的行为。他也许意识到自己的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以后任何事都需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进入高三的第一学期,我们发现儿子又悄悄准备起奥数。不知道他为什么回心转意,但吸取了以前的教训,我不再参与此事,免得又打扰他的心情。从他在准备奥数上所花的时间不难看出,他十分用心,毕竟入围奥数一直是他的一个目标。 实际上,他从小就挺喜欢数学。他上小学时,每当我给他讲解新的数学概念,他总抱着浓厚的兴趣听讲。有时刚领会了一个新技巧和其中的道理,他就会露出一个习惯性的神态:睁大眼睛,露出会心的喜悦,情不自禁地感叹一声“噢!”每隔一段时间我就提醒他得继续学,如果间隔太长,容易前学后忘,造成知识碎片化而感悟不到概念之间的联系,这样就不利于维持对数学的兴趣。
看他这次自动备战奥数,我觉得多年的数学熏陶毕竟起了些作用。再说,这也是他申请大学前的最后一次入围机会,他可能不愿轻易放弃曾有的一个梦想。 选拔赛开始的前五天,我接到学校护士打来的一个电话:儿子在学校病倒了。我马上赶到学校,看到他已经躺在学校的医务室,脸色憔悴,连呼吸都有困难。在医院急诊室,医生诊断他有肺炎,需在家休养至少一星期。
卧床数天后,儿子病情才稍有好转。奥数选拔赛的前一晚,他突然告诉我们他明天要去参加奥数入围赛。我和妻子当时都懵了,好言相劝了多次也无济于事,他没有任何回心转意的迹象。我们意识到这次是拧不过他了,如果执意阻止他,无疑会引发争执,这更无助于他的康复。
挡其道不如顺其行,再说我们也不愿他以后怪罪我们让他与入围奥数失之交臂……我们就这么说服了自己。 考试那天,他妈妈送他去了考场。监考的数学老师看到儿子面客憔悴的样子,惋惜地对他妈妈说:“真不巧啊,恺癉偏偏这个时候生大病,他看上去还是挺虚弱的。”老师说得一点也不夸张,可儿子却不以为然,觉得自己比前些日子强多了,能应付得了这场考试。
考试结束后,他轻轻叹了口气:“有两题应该会做的,但……”他还在纳闷自己的脑子怎么就不好使了。就这样,他断断续续备战奥数近两年,可高三的闯关还是以失利告终,无缘入围美国奥数选拔赛。为避免影响他的情绪,我与妻子都有意避而不谈,像什么都没发生,都觉得这件事就此翻篇了。
对孩子来说过多的关心与干预反倒会成为成长的阻力。实时的放手,做好孩子的顾问,更有助于孩子的自主学习。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引入对人生走向影响不太大的竞争和竞赛,更有利于孩子对成败得失的理解与良好心态的培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