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武它术)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没几天,就到农历鸡年了!只有在农村过年,农村走出去的孩子,似乎才能找寻到年的滋味。同往年一样,我们又回来了!又回来过大年咯!!
在我的记忆里——年的味道,是忙碌的!小时候,一进入腊月门,大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了。蒸馒头是一件大事,是一件神圣的大事。要是蒸不好,那是有“说法”的。所以,这件事需要花费的时间最长,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也最多。
首先,烧蒸锅准备的柴火是不能“搭浆”的,那种朽木肯定是不能用的。烧到锅堂里的火没有劲,旺不起来,会直接影响馒头的看相和质量的。为保证蒸馒头顺顺利利,二十天前,甚至更早,大人们就到树林里或者田埂上,砍、锯或刨些硬木头、老树根,然后还要将它们晒干、锯段、劈好、堆齐、码整。像这样的工作,需要花费不止一天时间。
其次,准备馒头馅。馒头馅有多种,什么菜馅、糯米饭馅、芝麻糖馅……这项准备工作,也要花费不少时间。老妈是做菜馅的“高手”,她做出来的菜馅,我们吃起来总是回味无穷。首先,菜馅里的青菜她是要精选的,选那种经霜的有机“上海青”,甜而又嫩。洗净切好,炒到八成熟,“考叫”一点的,就在里面放些百页和油渣子。那味道,何止好吃,直接是一个字——“攒”!那时候糯米馅的做法,不同现在面馆里蒸的。首先把糯米煮成饭,稍微硬一点的。然后放到油锅里煸炒,当然油锅里需要放一些佐料的,比如酱油、蒜叶、生姜、小子盐等。煸炒的时间和火候也是需要控制好的,火大了或者时间长了,会糊掉;时间短了或者火小了,糯米馅不香,口感不好。小时候,只要老妈做糯米馅,我是肯定在厨房里的。还没成熟,光闻飘在厨房里的味道,我们这些孩子的“哈喇子”就垂涎三千尺了!(哈~~)芝麻糖的馅,比起上两种馅,做法相对简单些,用擀面杖将黑芝麻冲碎,然后放入白砂糖,拌匀即可……
接下来,就是“起大肥”了。这项工作,一般在蒸馒头的前一天晚上完成。这个起肥活,既是一件力气活,又是一件技术活。起不好,第二天馒头蒸不出来。我印象中,面粉里先加水(水温也是有讲究的),然后往里面倒入“小肥”(是前一天发酵好的面糊),再按一定比例倒入口碱,接着就是使劲地和,使劲地揉。和匀揉透后,将“肥”放入缸里或者盆里,再在上面盖上被子保温。如果“肥”温低或者天气特别冷,还要在上面盖上一条电热毯,以确保第二天“肥来”(发酵好)。
终于盼到蒸馒头这一天了,孩子们也是早早就起床了。蒸馒头工作是一条龙流水线,烧火的需要一个人,揉面、摘馒头脐需要一个人,包馒头馅需要两个人,上蒸笼、加水、出笼、洗笼布、点红、晾馒头,也需要一个人……所以蒸馒头这天是最忙的!那时候,小孩子没有零食吃,所以家家户户蒸的馒头多,我记忆里最多的一次,我家就蒸了100斤面粉。换作现在,如果哪家要是蒸100斤面,估计会让人瞠目结舌的。蒸馒头这天,还有一件印象最深的,当时让我们小孩子始终想不通的事。就是蒸馒头时,你尽管吃馒头,是坚决不允许啰里不嗦的。什么馒头蒸大了,蒸小了,蒸黄了,蒸裂了……要是你在厨房“当着馒头面”说了,长辈轻则大声训斥你一顿,让你走开;重则你是要挨打的,甚至一天不许你在厨房里。即便馒头真的蒸得不好,你也不能说。长辈会说,因为有“仙气”,所以馒头才由小的馒头脐,变成大的馒头(当然,他们是不会说出“大”和“小”这样的话的,但他们会跟你讲“仙气的故事”)。哈哈,现在每想起一件事来。我总是呵呵一笑——无稽之谈!酸碱中和产生的二氧化碳,那是“仙气”!
再来说说吃馒头。蒸馒头这天不煮饭,就吃馒头当饱,因此馒头是随便吃的。吃多少都行,只要你的肚子撑得下。一般,几笼馒头下来,大人们就第一次向小孩子发问,“到现在,你吃几个啦?”。我们小孩子一般都如实地回答几个几个。其实,几个馒头下了肚,那种对馒头的渴望和饥饿感,就差不多了。再往下,也撑不了几个了。于是,就对大人提出蒸几个咸肉馅馒头的要求。大人们一般也能答应这个要求……
这样的事,现在我是多年不曾经历了。它流进了我的记忆里,美好而又难忘的记忆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