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统一与三教合一
581年,北周隋王杨坚,上演了一场儒学称道的不流血革命,北周静帝禅让皇位于杨坚,北周遂亡,隋朝建立。
隋朝随后灭南方陈朝,结束了长达三百余年的南北分裂状态,政治走上统一。
与此同时南北文化也开始融为一体,优势互补,为唐朝文化繁荣及宋明中国文化的再生创造了条件。
隋朝政权建立依靠了儒学的智慧资源,所以隋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是利用与扶持。
但是隋文帝因特殊经历,自幼受仙尼扶养对佛法感兴趣,继任者隋炀帝杨广也笃好佛教,所以儒学在隋朝没有得到真正恢复。
这种背景下,儒学在隋朝其实只是佛道二教的陪衬,儒家的道理也只是为了证明佛教的义理。
王通:“三教可一”
政治的统一致学术的统一,原本分裂的南北儒学开始沟通与融会。
只是是严重掺杂释道二教思想因素的南学统一了纯正的北学。
而南方儒学经过几百年与释道二教的冲突与斗争,完成了三教合流的融会过程。
这时的隋朝以三教为统治工具,让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维系和支持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
隋朝名儒王通,他不排斥释道但渴望儒学的复兴与重振,他希望利用、吸收释道二教的智慧资源,实现“三教归儒”,重建儒学新体系。
儒学的内在危机与颜之推的出现
隋朝儒学虽然由南学统一北学,但并没有真正完成,带有明显过渡的特点。
儒者们面对突然的统一,一时无所适从,为满足政治需要,积极营建体系并表现出强烈的名利倾向。
这样儒者们就背离儒学关注现实,注重道德修养,既为学又为人的思想传统,很多儒者道德水准低下,造成儒学危机。
这时儒家学者需要道德楷模的出现,使儒学获得更高地位。
隋朝思想家颜之推以及他的《颜氏家训》的出现正好填补这个空缺。
《颜氏家训》是颜之推通过自己的生命感受留给子孙后代的道德箴言。
这也是对前此中国人道德观念和道德戒律的全面总结和系统整合,对此后中国传统社会有深远影响。
儒学的统一和地位提升
汉代儒学重在明经,魏晋儒学重在义理,南北诸儒虽抱残守缺,但汉学已逝、唐学未兴的绝续之际,南北诸儒倡导的逐字逐句注释经典的“义疏之学”,对唐代的儒学的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初唐三教冲突
唐朝统治者对儒学基本是尊重和提倡的,然而由于儒释道三教冲突与斗争的复杂背景,而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并不完全一致。
唐朝建国之初,原则上以儒释道三教并举作为思想文化领域的基本国策。
但李渊、李世民父子对儒学甚有好感,儒家学者期望独尊儒术的辉煌,又极力排斥释道二教。
只是唐朝李氏天下,李渊为了提高唐皇室家族社会地位,将道教排为第一,次孔,最后佛。
孔颖达儒家经典整理
在唐初的三教冲突中,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儒学处在有利地位,但从儒学自身情况看,此前几百年的中衰和分裂,儒学难担当意识形态的主帅任务。
贞观年间,李世民着意提高儒学地位的同时,也着手整理儒学。
起于贞观四年,成于高宗永徽四年,前后长达二十余年,除名儒领衔,且各个门类的专家参与修著,最后成巨著《五经正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