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完了《嫌疑人X的献身》本土电影版,是分两天晚上看完的。其实看完后没什么太大的感觉,虽然原著是东野圭吾,但可能由于电影的后半段稍有改动的缘故吧,没有之前影片出来时那种大肆宣传的悬疑和烧脑级别,顶多就是有一种人性的思考在里面罢了。
之前就有日本和韩国版的,现在又有了本土版的,前面两个版本我没有看过不好多做评论,但是在观影的过程中,弹幕好多的说法也是褒贬不一,有的说是本土影界的一股清流,电影中的有些手法还是是能看出来与大陆这边的惯用手法有些区别甚至是新颖的,但也有人和我的感受差不多,觉得电影根本没有将小说中作者描写的那种悬疑烧脑的紧密的感觉表现出来,紧凑性和连贯性都还远远不够,只能达到一种再简单的叙事之上的那种刑侦片而已。当然,一千个观影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能对于他人要求什么,也不乏有些人是东野圭吾的书粉,他们看完原著再来看的。之所以会有小说和电视剧的区分,就说明两者在某些方面是无法合为一体,完全融合而表现的。失望也是在所难免的。
其实最近几些年来,由于大肆炒作明星效应,和互联网上对于泛娱乐化的推广,电视剧本的创作多带有IP 效应的影子,所以对于小说翻拍电视剧或者电影口碑一直是出于低迷甚至是扑街的状态,偶见好的作品问世,也是寥寥可数吧。所以说对于任何事件都不要抱太高的,这样到头来失望也不会太大的。
我对于这部影片也就是这样的感觉,当然至始至终也就是这样的感觉,还有点小小的失望吧。但这绝对不会影响我对于东野圭吾作品的看法和期待。
废话太多了,其实每次一部电影出来,甚至可以说在它还没上映之前,那炒作的热度可想而知,到头来呢,站得越高,跌得越惨罢了。大多数人对于影片的观后感无非是从人物、情节、主旨等等一系列炸开来评论的,看得多了,见的多了,也就不足为奇。我现在倒是喜欢看那些对于剧中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者是次要再次要的人物的分析,让人意想不到却细细揣摩又似乎是在情理之中的。那我今天就从该影片的名字说说吧。随便聊聊,个人观点,一孔之见而已。
其实初识这个名字是听说东野圭吾的小说,知道这是他的书,今天既然写的是观影感悟,自然要围绕这部影片所阐述的情节来解读了。“嫌疑人”不难理解,既然是一部悬疑烧脑的刑侦片,这个名词对于读者来说还是不陌生的,顺便提一句,最近的悬疑网剧还是不错的,虽然没仔细看过,但是听说评价还可以。所以满天飞的“嫌疑人”我们还是可以理解的。这部片子中 的嫌疑人既可以说是石泓亦可以说是陈婧,或者更深的说,从我在这部影片中看到的人性角度来说,还可以是每个人心中的“心魔”(不要太妖魔化吧)。那“X”呢?很少有影片的名字中插入中英混合的(至少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在我看来,这个“X”倒是比前面的“嫌疑人”让我更有意对其妖魔化了,我想,数学上都有“X”这个数,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未知数。(为什么仅仅从数学上来解说,问得好,因为我们的男主是数学家 呀!!!)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很可能揭示了男主与这个所谓的“嫌疑人”之间的关系。这既是一个未解之谜,也暗示了男主给唐川出的一道人生难解的题目的未知之处。和影片里一样插播一下男主和唐川的小时候的故事——他两似乎可以用“惺惺相惜”这个词来形容吧。就是这样一层关系,两人多年之后初次见面,唐川给男主出了一个纯纯的数学问题“论证罗曼猜想”,男主一开始拿到手就说它似乎很难,而同样的,男主也给唐川出了一道看不见的难题,并且他完全坚信唐川是不可能解答出来的,这一次,他赢了,他赢定了!然而影片的结尾,却是,他输了,而且输的很惨,不仅没能解救心爱的人,还将和她一同入狱。而唐川似乎是赢了,却没有可想而知的喜悦,因为在亲眼看见两人监狱相见,抱头痛哭的画面,转过头,自始至终他都没能明白自己到底是错了还是对的。也许这正是影片最后留给读者的问题吧,关于人性的思考,我们这些普通人又该做出如何的选择呢?
唐川选择了直指真相,陈婧选择了投案自首,而男主石泓则选择了“献身”,他的现身或许正是一种别样的献身吧。
“嫌疑人X的献身”这就是我的解读,没有什么新颖之处,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人会有别样的高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