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就是受寒着凉,包括饮食的寒凉,这个寒凉不仅指温度,还包括食物、药物的性质。
多年前有个养生专家,声称茄子、绿豆能治百病。当时,有很多人跟着他天天喝绿豆汤,而且是只有七分熟、泛着青色的绿豆汤,甚至冬天也照样喝。过了一段时间,北京多家中医院的医生分别收治了不少后背发冷的奇怪病人,甚至主诉说“后背像一块冰一样,又冷又硬”,各种检查却查不出问题,再细问,原来,他们都是这个专家的拥趸,已经喝这种半生不熟的绿豆汤一年多了。后背冷的症结就此找到了——绿豆是凉性的,没煮熟的绿豆凉性保留得更多。夏天阳气旺,这点凉性正好去火,但冬天,阳气已经很弱了,如果还是个本身就阳气虚的人,绿豆的凉性对阳气就是折损,日久天长地喝,这种折损就不能低估了,背部怕冷就是这么来的。
除了饮食,环境的寒凉也会折伤阳气,比如吹空调、电扇。
还有些人洗澡后头发没干就睡觉了,湿漉漉的头发正好堆在颈部,而那里有身体三个受风寒的大穴,分别是风池、风门、风府,阴湿的水气从这里侵袭身体,长此以往,遇冷就头疼的毛病也就落下了。
如何补阳气、护阳气?
要想改变上述这些问题,很简单,就是补阳气、护阳气。
如果怕冷严重,到了需要服药的程度,可能就需要服用补肾阳的药物了,最常用的就是“金匮肾气丸”。可能有人会问,“附子理中丸”适合吗?因为它也是补阳的。
“附子理中丸”确实是补阳的,但是补阳的深度、力度不如“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由附子、干姜、党参、白术组成,兼顾肾和脾,更适合以肚子怕冷为主的脾阳虚的人。“金匮肾气丸”则是以肉桂、附子配上补肾的六味地黄丸,专注于补肾,所以才能驱散本该阳气充盛的背部、头部的寒气。
除了药物,还有两个简单的办法补阳气、护阳气,一个是晒后背。这个很简单,只要不是酷夏的烈日,每天晒后背半小时。只要能坚持,这个办法的补阳效果不在服药之下,包括冬天,可以在室内,把窗户打开,衣服穿得薄一点,让日光能晒透身体,晒得微微出汗就更好了。
除了日晒,还可以采取盐熨的办法,因为盐是入肾经的,本身就有补肾的效果,很多补肾药都要用盐炒就是这个道理。可以用我们腌菜时用的大粒粗盐,二三斤用铁锅炒热后装在一个布袋子里,用这个温热的盐包温熨后背,从颈部的风池穴一直往下,一段段地温敷,盐包变凉了可以炒热再用,这样每天温熨半小时,温补肾阳的效果也不错。
像那种遇冷就头疼严重的人,后发际到第七颈椎,也就是颈部最高的那个椎体之间的部位,可以时常用盐熨,特别是觉得头疼又要发作时,及时热熨,可能会把这次的头疼躲过去。因为温热的盐能够给身体助阳,阳气盛了才能祛除寒气,阳虚寒凝的疼痛也就缓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