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今日头条之前,你会用哪些产品?
—— 各主流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
不完全对,顶多是近期(1-2 年)出的竞品。
那不看主流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你会用哪些产品?
—— 主流网页新闻
不完全对,因为用户量群体远比看报纸、各种类型杂志、段子故事等纸质产品用户数少得多。腾讯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基于微信庞大用户群体推广,除了今日头条,没有一个信息类客户端在用户数、活跃情况能与上面两者匹敌。
互联网用户数虽然达到亿级,但远没有移动互联网人群(8 亿)那么多。以报纸、杂志、故事会等纸质产品获取信息用户与前几年用户群体交集还是过少,他们有些人甚至连电脑都不会用。
今日头条最大用户群体,正是这些从纸质产品获取信息的小白群体。移动互联网来临,人手一台手机,无需花钱买那些纸质品,就可以免费看到以前想看的内容。
那为什么是今日头条能匹敌腾讯系信息产品呢?
—— 通俗说法是其算法、定制化特别出彩
但难道 BAT 、之前 Zaker、各大新闻客户端做不了?那时 13 年,做产品不说大数据、个性化都不那么好意思。但当时各大新闻客户端,上各种类目、频道,恨不得将所有纳入在一个 APP ,满足各类用户信息偏好,这种手法沿用互联网那种大而全导流思想。上面提到今日头条主力是那些连电脑不怎么会用的用户,他们会将一份报纸、杂志从头到尾都认真看吗?即使在电脑看新闻信息用户也不会这么干。大家都是挑自己喜欢来看。另外,难道人人都那么看正经新闻吗?你认为看正经的,还是喜欢看娱乐八卦、搞笑等内容呢?想想当时那几个冷笑话、段子微博号粉丝多,还是正经新闻多。
今日头条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延续用户看新闻、杂志信息的习惯与心智模型 —— 挑自己想看的,不看自己不想看的。这里可以从今日头条做法来看。
挑自己想看的
- 前期:很得益于当时各大社交平台开放账户,前期能导入微博、QQ、豆瓣等账号个人信息。重要的不是种子用户获取,而是能获取他们的兴趣、偏好信息,为算法数据特征前期输入奠定基础。
- 前中期:今日头条前 5000 万用户一股主力奔着「笑话段子」来的(2000 万订阅「内涵段子」)
- 前中期:抓取各平台信息(也是今日头条经常出现版权纠纷新闻,前期花费最大来源)
先从大家比较爱看的内容出发(段子与笑话),内容保证足够大(段子足够多),之后根据前期用户偏好与浏览信息,逐步推及正经新闻、体育、娱乐八卦等内容。(你微博经常转发体育、正常人推测你是个体育迷)
模式: 看得更多资讯 → 算法捕获你的偏好和模拟你的阅读心智更精准 → 愿意留下看更多资讯 → 算法更精准... , 如此形成单个用户正反馈
不看自己不想看的
这貌似算是今日头条首创,就是那个点击「不感兴趣」。微信公众号和各大新闻客户端均没有在这一点做好,正如上面所说,一份报纸、一本杂志不是所有内容都看,同样的主题也不一定喜欢。
模式:点击「不感兴趣」→ 算法捕抓你不喜欢的内容更精准 → 感觉头条不错 ,看新的内容,发现不喜欢的 → 点击「不感兴趣」...如此形成单个用户正反馈
综上,今日头条产品核心在我看来,利用算法不断模拟出你阅读偏好与心智模型,并构建「奖励-惩罚」反馈系统,让你沉浸在这个游戏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