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说的是我们老家,外门的三爷爷,通俗的说,说近也不近,说远也不远。
想当年,我的这个三爷爷个子不高,其貌不扬,学历没有,长相也没有,偏偏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媳妇回来。很长时间里,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凭我三奶奶家的家庭背景和她的姿色,完全可以找一个比我三爷爷好许多倍的男人,为什么偏偏嫁给了他呢?
说来话长,那,咱就长话短说,从我三爷爷当年的情商说起吧!
俗话说,人有所长,术有所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尽管从理论上来讲,我三爷爷的外貌特征都没有优势,但是他的智商和情商,却是响当当的。三爷爷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勤快,而且能说会道。
听家里的老人讲,那是1970年左右的时候,生活虽然有了一定的好转,勉勉强强可以吃上饭,但是,还是玉米和窝头为主。恰恰就在这个时候,三爷爷也已经到了男大当婚的年龄。
饭都吃不上,还有谁有心思来照顾他呢?可是,三爷爷这棵歪瓜劣枣,总是要开花结果呀!
家里面,托了好几个媒人,让人家给三爷爷说媳妇。可是,人家媒人看了以后,她们这一关就给卡住了,说家里自然条件太差了,缓缓再说吧。
一缓,就是两、三年过去了。
家里人心急如焚,可是又无可奈何。
恰恰就在这个时候,三爷爷说,他看上了邻村的一个小姑娘,给家里人听的时候,家里人都在嘲笑他,说他,那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
人家邻村的那个小姑娘,出落的亭亭玉立的,浓眉大眼,鼻直口方,身材那更是没得说,前凸后翘,宛如出水芙蓉一般,人见人爱;又像一朵鲜花一样,在那里含苞欲放。
既然孩子有此意,三爷爷的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一只芦花鸡,送给了媒人,还对人家千恩万谢,让她帮助给提提亲,看看能不能说成。事成以后,必当还有更优厚的报酬。
但是,传回来的话,让家里人大失所望,她们说,她们家里的小姑娘,已经有婆家了。那个时候,人们的心理和现在不同,知道人家有婆家了,就是说,名花有主了,所以这件事情,想,都不需要再想了。
婚事没有说成,还白白浪费了一只芦花鸡,想起了这件事情,三爷爷的母亲,就心疼得吃不下饭去。
哎!心疼归心疼,但是日子还是要硬撑下去呀!
那个时候,只有三爷爷没有说话。
他却开始了自己的宏伟计划。
闲来无事,还是另有所图,没有人知道真相。三爷爷天天跑着去,那个小姑娘家里,给人家挑水扫地,抢着干家务,帮忙收拾庄稼。
素不相识,有好几次人家使劲地把三爷爷往门外面撵。三爷爷不仅不生气,反而笑脸相迎。俗话说的好,恶狗不咬笑脸人,更何况是人与人之间呢?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尽管,那个小姑娘对三爷爷有一百六十个不满意,让人大跌眼镜,而且出乎意料的是,小姑娘的母亲却对三爷爷佩服有加。
小姑娘的母亲,对这个小伙子比较欣赏,但是迫于家庭的压力,也不好说什么。家庭里面的人,都不看好这个小伙子,觉得他的家里穷,个人条件又这么差,怎么配得上他们家里,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呢?
最终迫使小姑娘的家人,对我三爷爷欣赏有加,是源于这样一件事情。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不知道为什么,小姑娘的父亲,白天好好的,晚上突然得了疾病,在她们村子周围四处求医问药,但是,却不见任何的好转,村里医生建议他们立即去县城里面的大医院求医,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但是,他们家里人,并没有把这一件事,当成多么重要的事情。
到了半夜时分,小姑娘的父亲,腹部疼痛难忍,怎么也找不到人,送他父亲去医院。
真是应了那句话,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万般无奈之下,大家想到了经常到自己家里来帮忙干家务的,我家的三爷爷。
这时候,恰恰赶上我家的三爷爷露脸。得到求助以后,三爷爷二话没说,三更半夜的,就跑去邻居家里借来了一头毛驴,月黑风高,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的,拉着小姑娘的父亲,去了我们所在的县城里的医院。
不幸之中万幸的,是总算捡回了一条命。医生说,要晚来一个时辰,可能性命就保不住了。当时是胃穿孔?还是什么?大家都说不很清楚,总之用农村的话说,是急病吧。
大难不死,小姑娘的父亲,开始对我家三爷爷刮目相看。
我家三爷爷,在他家里帮助干农活,或者干家务的时候,也不再赶他啦,有的时候,还会给他倒上一杯水。
一来二去,大家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融洽多了。小姑娘对我家的三爷爷,开始有了另外一种想法,就是挺有好感吧。
但是,小姑娘不能说出口。
那个年代的婚姻,讲究父母之言,媒妁之约。更多的时候,年轻的小伙子和小姑娘,都是身不由己的。
很显然,我家三爷爷也对这件事情,已经胸有成竹,抱定了必胜的信念。
对小姑娘的父亲来讲,这可是救命之恩啊。思虑再三,又经过和家族里面的人商议,决定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这个诚实能干,踏实朴素,而且能说会道的小伙子。
话又说回来,当初给我三爷爷说,人家的女儿已经给许配给他人,其实不过是一个托词罢了。归根结底,还是没有看中我家三爷爷。因为家境比较穷,个人条件又这么差,谁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这样的人呢?
我三爷爷,如获至宝。
听家里老人家讲,娶到这样一个漂亮的媳妇,在当地传为美谈,而且在他们那个年代,可是史无前例的啊,是特大新闻!
根据当地的风俗人情,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啊!
虽然从辈分上来讲,我叫他三爷爷,但是他的实际年龄并不大,今年也就七十出头吧。他们这个辈分的人,还经常和他开玩笑,动不动就说他,我也想给自己说个媳妇,你教教我吧。这个时候,三爷爷总是不急不火,面带微笑,谈起自己的风流往事,总是如数家珍。
那逝去岁月的往事,成就一段美满的婚姻。也给我们这些晚辈们,留下无尽的精神财富,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每一次,想起来这件事情,还记忆犹新。
作者简介:
闫茂坦,笔名闫晗,山东济宁人。作品发《济宁日报》《北京晚报》《文学艺术报》《齐鲁文学》《山东诗歌》《当代诗歌地理》等刊,有诗歌,散文,小说获奖并被收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