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七月与安生》,又听了一遍书,才知道是安妮宝贝的作品。曾经年轻,曾经在年轻的岁月里遇见安妮宝贝和她的书,有那么一点点忧伤,是我喜欢的味道。走过年轻的岁月,时光流逝,带我步入中年的行列,与那些强说愁的日子渐行渐远,安妮宝贝和她的小说故事也慢慢淡出我的视野。我浸透于火热的生活,开始相夫教子,打拼事业,不知不觉间皱纹爬上脸颊……
而就在某个这样的瞬间,比如看一场《七月与安生》的电影,思绪便给拉回到那些曾经。
曾经安妮宝贝是安妮宝贝,而查过资料后得知她于2014年6月,宣布改名庆山,并推出散文集《得未曾有》,2019年1月,出版长篇小说《夏摩山谷》。这些是我所不知道的,而熟悉的味道还是从书名里传递出来,依然引起了我一睹为快的欲念。我想,这也是一个女人蜕变的过程和印记吧,在经历过些什么之后,心境的变化带来象征着身份印记的改变,尽管还是同一个人,仅仅是名称的不同而已,却一定有着不一样的含义和韵味。就如一个女人从懵懂无知的少女,到进入不惑之年,中间跨越过高山,遇见过激流,变成了那块水里经年的石头,换了另一副模样,没了棱角,变的圆润温和。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活的没了棱角,挺悲哀的,可是又何尝不是一种成熟和成长呢?不再纠结些什么,不再为难自己,学会了与世界和解,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也学会了去享受生活里的一切!
是的,这样的改变是令人感动并且欣喜的。越变越好,不是我们每个人所期盼的吗?
《七月与安生》的故事依然带着忧伤的基调,在友情与爱情间摇摆,互相成全,又彼此伤害,爱与恨,情与仇,如同掉入漩涡里,令人窒息。最后一个人死去,才令问题得以解决,最终获得人性的解脱。
一定要如此悲伤才会有一个相对理想的结局吗?是的,忧伤是一个基调,它好像是一个人的灵魂,没有它,味道就变了。我们每个人心里也常常有两面,一个是怪兽,一个是天使。一个是七月,一个是安生,或者二者兼有,合体。
如果你一直是欢乐的,如同泉水叮咚,一路欢歌笑语,流向远方,少了忧伤的陪伴,你的欢乐也不会彻底和纯粹。得与失,喜与忧,相伴,人生才有底蕴,才有厚度,才够味,否则,生命就是没有重量的,经不起咂摸和回味。
如是,才更接近理想,近乎完美!
生命里,是否曾经有一个人,也和你彼此喜欢,互相吸引,互相欣赏,互相羡慕?被同一个男生喜欢,也喜欢同一个男生,最终俩人活成了两种人生?那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你还记得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