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一本新书的阅读:《家长有远见,孩子有格局》。作者是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校长万玮。
先摘录,过后再写读后感。
孩子因你而来,帮助你更好地认清自己。这是家庭教育的本质!
世界是不确定的,人类在成年之前一直在学习一件事:如何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化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句,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踏入生活之河而毫无惧色。(冰河决战)
好家长要做好两件事:
第一件事,修炼自己。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养育孩子重要的多。努力把我们自己修炼得更好,其实是最好的育儿方式。
第二件事,建立连接。养育是一种关系,而不是一种技巧。只要心是连通的,父母与孩子在一起时,即便不说话,也是一种很好的陪伴。
教育中的三个“更重要”:
一,家庭比学校更重要,
二,母语比外语更重要,
三,无用比有用更重要。
教育与生活的三个立场:
一、人类看待万事万物的三类立场
美国哲学家,丹尼尔·C.丹尼特(Daniel C Dennett)把人类看待万事万物的立场分为三类,意向立场、设计立场与物理立场。
第一,意向立场:我没有问题,问题在你。
第二,设计立场:你没有问题,问题在我。
第三,物理立场: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二、数字“三”的含义
有些智慧的家长他们不是单纯用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孩子,而是会持续儿童立场,也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孩子。遇到问题时他们常常会反思:我该怎么说、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这就是用设计立场看待问题。家长也好,教师也好,不要总以为自己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儿尚未可知。
三、换一种立场看世界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Yuval Harari)曾说,人类有三大敌人:战争、饥荒与瘟疫。她还说,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学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基因与环境,哪一个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更大?
《园丁与木匠》这本书的书名就能说明教育的问题。园丁是把一个花园打造成它本应该有的样子,木匠则是把一堆木料打造成自己想要的物品的样子。
如今的学校教育讲的是人本主义,实际做的却是行为主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