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布置孩子们每天阅读半小时以来,时不时有家长朋友跟我沟通孩子阅读的问题,有家长问“不阅读,听书行不行”,有家长说“不想盯着孩子,也不知道读没读”,诸如此类问题,我就从三个方面回答吧。
01为什么读
阅读的重要性大家都懂,在这我也不想罗列名人名言,高大上之类的话语。说点切实际的吧。
第一,阅读与语文成绩密切相关。
多少家长朋友心神向往的天河某阳小学,其特色生本教育就建立在学生的海量阅读之上。其某成新校区之前是某成小学,以分级阅读和思维导图为特色。某阳小学的校长曾说:一个爱阅读多阅读的孩子,语文成绩能差到哪去?
留意小升初MK的家长都知道,考的内容绝不单单是书上的内容。
所以,从最切实际方面来说,阅读与孩子的语文成绩有直接关系。
第二,阅读是长期积累的事情。
有些孩子低年级时拼音差或不认字,但高年级后照样会念会认。而低年级时不阅读的孩子,高年级时与从小爱阅读的孩子已有较大的差距。
阅读是长期积累的事情,阅读的成效也并非立竿见影。在孩子需要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的时候放任自由,长大了再靠他“顿悟”爱上阅读?那真的想得有点美。
这一点,借用网上的一句话结束:我从小到大吃了很多饭,大多都排出去了,但我知道其中的营养我吸收了,所以长成了现在的我。
02读什么
读什么书,有没有推荐,这个问题的出镜率最高。我想,大部分孩子都有很多很多不同类型的书,在这我只谈两点个人体会。
第一,读能引起孩子共鸣和探究的书。
讲某一篇阅读短文时,一个孩子问:老师,南极在哪里?
一石激起千层浪!几乎全班孩子都向我投来渴望知道答案的眼神!
我边画地球平面图边讲解北极南极赤道在哪,孩子们的疑问却越来越多,什么南极离中国多少公里?能不能去南极旅游?非洲除了狮子还有什么?
我有限的地理知识难以准确地回答他们,只能让他们回去看相关的课外书。
其实,时间和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围绕地球开展一次专题阅读。
平时,家长朋友也应该留心一下孩子提出的问题,除了问万能的百度,我们还可以借此引导孩子去书里寻找答案。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读孩子社交需要的书。
有一次,两个孩子因为一本名为xx寻宝记的书争吵,甲同学一边哭一边说:你明明说过送给我的?乙同学一脸无辜地说:我没说送给你,我是说给你看。
在了解并安抚他们时,周边的吃瓜同学纷纷爆料,有的说:我们都爱看寻宝记,有的说:我家有五本寻宝记,还有的说……
不用一一调查,我可以肯定班上绝大多数孩子都看过并喜欢看xx寻宝记这套书。
试想一下,其他同学都看过寻宝记,聚在一起讨论书本内容时,没看过的丙同学是不是只能静静,是不是没法融入那个寻宝圈?就像饭桌上个个都在讨论去火星旅游,而你只会说哪道菜好吃,自己都觉得自己out了。
有些书不是什么四大名著、国外名篇,孩子读完之后不一定能收获什么高深学问,但这类书类似白开水,没啥营养,也没害。如果孩子之间流行,不妨让他去读,社交需要嘛。
此外,近些年也有一些广受好评的科普读物,孩子们应该会喜欢。比如博物杂志和果壳网出版的一些书。
03怎么读
怎么读这个问题,就单纯谈一下方法吧。
第一,教孩子管理时间。
在职场人员都不停寻求时间管理方法的今天,不教孩子管理时间,却一味催孩子快点快点,未免对孩子太不友好。
孩子做作业磨蹭,拖延症,三心二意……都可以通过教孩子管理时间来改善。
我一直推荐家长在家和孩子一起使用番茄时间,就是跟孩子约定好,在一个番茄时间内——大概15到20分钟——必须专心做一件事情,然后休息一会,再开始新一个番茄时间。21天养成一个习惯,等孩子习惯15分钟都高度集中注意力时,给予奖励,再延长到20分钟。
据脑科学研究,人的大脑是喜欢寻找规律性的,一旦孩子养成某种习惯,他的大脑也就默认了这个规律。
因此,一个不爱阅读、不自觉阅读的孩子,首先要教他管理时间,养成在规定时间内专心阅读的习惯。前期或许很难很痛苦,但后期会省心省力。
第二,把阅读当作亲子交流活动。
有些家长把阅读当作作业,像做作业一样监督孩子,还苦恼怎么才能监督到位。
其实,阅读是一项很好的亲子交流活动。
做不到陪孩子一起读,至少可以问问孩子:你刚刚读了什么?有什么想跟我分享吗?你最喜欢书里的谁?等等。
当然,分享不是做阅读理解,不要求孩子概括文章大意或者理解中心思想,而是关注孩子的感受。他真的读进去了,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他说出来、画出来、写出来,都是可以的。
如果孩子并不想分享,或者不会分享,你可以主动分享你读的书给孩子听。
如果孩子并不想要这种亲子交流,就该反思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了。
最后的最后,真心希望孩子们乐于读万卷书,让心灵行万里路。
网友评论